这千百年流淌不息的舞水,是镇远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人。
沿长江,溯沅水,楚顷襄王的大将庄乔来了,他在镇远伐木造舟,向着占据今天福泉都匀北部的且兰国和夜郎古国进发,征服了且兰,降服了夜郎古国,但却被秦国断了归路,不得不易服更色到云南作他的滇王去了。
溯沅水,入舞溪,诸葛亮的南征部队来了,蜀将马忠带着他的兵卒,在舞水瓮蓬洞停了下来,凿石开山,疏浚河道,蜀国的兵丁粮秣在舞水之上往来不绝。
离荆楚,弃南越,苗、侗民族的先民来了。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之后,他们在五溪地区终于安定下来,伐莽林,驱瘴疠,顽强地繁衍生息。
忽必烈的驻军来了,猎猎旌旗之下,在元王朝的号令下,从全国各地汇集到镇远的商人们,千余家店肆,将这个苗疆边城吆喝得日渐繁华。朱元璋的大军来了,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派人从在老远的水西赶来,在镇远摆开场面,向他们敬献牛羊、毛毡和贵州西北高原的荞 麦、米粮。王阳明来了,这位被贬为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的大儒,在“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的龙岗山下,成就了《五经臆注》,终于要离开贵州,带着他“知行合一”的哲思,要到江西的庐陵去了。他在镇远买了一叶扁舟,出舞溪,下沅水,入洞庭,衣袂飘飘而去。林则徐来了,远赴云南主持乡试的他,过清溪、蕉溪而入镇远,但见中河山“两山夹流”,香炉山(岩)“上丰下峭”,不由发出“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南去的滇缅官贾,北来的朝廷使官,缅象汉驹,在舞阳河畔奔忙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