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潼关地势高亢,形险势阻,横有远望沟、禁沟、列斜沟和禁沟河、潼洛河、列斜河。自古只凭依关一条道,贯通东西,为出陕入豫之咽喉,直通我国通入西域的“丝绸之路”。关门地势险峻,“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加此有“万古用一夫”守关,而攻关者,有“百万化为鱼”之叹。所以唐时崔灏题潼关城楼诗中,有“山势雄一辅,关门扼九州”。历代为三战(即可守、可攻、可战)之地。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