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水城威尼斯:海上岛城的人文特色风情

水城威尼斯:海上岛城的人文特色风情

2010-11-2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国际在线   
   复制链接 |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据说,公元5世纪,为躲避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边的小岛和沼泽地,是为威尼斯的发端。威尼斯建在120个岛上,全市靠400座石桥沟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纪是海上强霸,是贸易大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既是西方开向东方的门户,也是东方通往西方的桥头堡。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兴衰史从水里向我们飘来。

  我们乘船来到市区,第一个威尼斯的印象是从水上看到的。蓝色的天,蓝色的海,一座宫殿式的城市端坐在海上。上岸后,导游指着岸边一家叫“达尼埃里”的旅馆说,这是回程的集合地点。我们在威尼斯自由了。威尼斯河道纵横,也多小街小巷,容易迷路。中国游客有人懂德语,有人懂法语,但没有人懂英语或意大利语,所以没有人对自由行动感兴趣。于是,导游带领大家穿过圣马可广场,在一处街角的小码头,集体搭乘贡多拉小舟做水上散步,先享受水城的水上美。

  “贡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据说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11米,宽近1米半,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坐满六人,加船夫一人。河道两边的屋子气势不凡,但明显陈旧,个别已经破旧,小石桥不时迎面飞来,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现出来。不多时,小舟驶进宽阔的大运河,景观顿变,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两边高大的宫殿式建筑鳞次栉比。船到分割大运河的大桥,开始返程。半小时的行程其实出航仅15分钟而已。认识贡多拉的代价是将近一个小时。

  折返圣马可广场,我便在这片汪洋大海似的古建筑群中尽情徜徉了。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随处可见这位显赫的圣马可。圣马可是耶稣的使徒,是《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前67年在埃及殉难。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将出来,运回威尼斯,今天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他的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从此,威尼斯到处是狮子。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高高地矗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着一头威风凛凛的带翼的狮子。

  这里是密密麻麻的宫殿群。先是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威尼斯长期是独立的水上共和国,政权由总督和议会共同掌握,兼有专制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特色。一眼望去,总督宫上也少不了圣马可和他的狮子。

  和总督宫毗连的圣马可大教堂才是威尼斯的骄傲。圣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出发地。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当然,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大教堂建于11世纪,以后时有增修。今天,大教堂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的结合体,结合得和谐,结合得协调,美不胜收,无与伦比。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仅此一点,便是独一无二。其次,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