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秭归屈原祠:爱国之士的朝圣之地(图)

秭归屈原祠:爱国之士的朝圣之地(图)

2010-11-2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复制链接 |   

  乘船从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出发,溯江而上,穿越雄伟险峻的长江西陵峡,抬头眺望长江北岸,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半遮半掩在桔林与翠柏之中,这便是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屈原祠。

  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被流放期间,他一边行吟于民间,一边满怀忧虑地关注着楚国的兴衰。当他得知秦亡楚的消息之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之后,屈原故里悲风万里。屈乡人民满怀悲怆的心情,创造了很多善良的民间文化,祈求屈原大夫魂归故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神鱼”的故事。人民幻想有一条无所不能的“神鱼”,被秭归人民的悲情所动,从汨罗江的深水里把屈原大夫的遗骸藏到肚子里,克服千难万险,从汨罗江到长江,逆水而上,在屈幺姑“我哥回”的呼号中,把屈原大夫送归屈原故里。传说屈原归来,屈乡万人空巷,人们潮涌到 “神鱼”现身的地方,细心地从“神鱼”腹中取出屈原的遗骸,将屈原安葬在江边。从此秭归有了“屈原沱”,有了“屈原庙”。

  屈原祠位于秭归县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最早修建于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名曰屈原庙。据《归洲志》记载,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洲(秭归县旧治)剌史王茂元,在相传屈原怀恨投江后魂归故里的屈原沦修建了屈原祠,并镌刻《楚三间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石碑,赞颂屈原“义特百夫,文雄千古,其忠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厉贪。”铭文哀悼屈原“麟出外时,终困于人。剑有雄芒,不用无神。矫矫先生,不缁不磷。举世皆醉,抱志殁身。汩水悠悠,言问其滨。归山高高,独抱清尘……”。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修缮并更名为 “清烈公祠”。以后,自元、明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历任州官,对清烈公祠多次进行维修,并晓州民:“岁以五月五日致祭”。清烈公祠座落在秭归城东五里的一个山丘上,坐坡朝江,面对楚台山。南宋诗人陆游路过此地曾借诗凭吊与描述:“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似旧时。”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屈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