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纸”字:古人造字为什么要从糸旁?

“纸”字:古人造字为什么要从糸旁?

2010-10-27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 华夏经纬网  
   复制链接 |   

  话说到这儿,“纸”已经呼之欲出了,竹简笨重,缣素价昂,那么用什么东西来替代它们呢?那就是纸。什么叫纸?据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纸下的定义是“纸,丝滓也”。也就是说,原始的纸是茧衣、缫丝过程中的下脚废丝以及漂絮时留存在箧底的丝屑纤维形成的一种薄绵片。这种絮片当然亦能写字,比起缣素来要便宜得多了,但强度不及缣素。后来,就专门用此种丝滓来制作絮片。因为它是由丝组成的,取名曰“纸”,从糸旁。用现代技术名称来说,其实它是属于一种“非织造布”(凡用可纺纤维粘合压制成的絮片,现代称“非织造布”,以区别于纸)。非织造布是一个非常广宽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将应用于各个方面。另外,还有一种也是由丝构成的纸,是利用蚕儿在平面上吐丝,使不能成茧,所得平面丝片,加以压制,称茧纸。日本至今还在生产这种茧纸。

  用丝来做纸,成本还是太高,后来就出现了用其他纤维(如麻)来造纸。发现最早的这类纸是在西汉。到东汉蔡伦将造纸技术改进,正式生产纸,至此丝与纸才分道扬镳。后来造纸又改用非纺织纤维(如木质纤维)。为了区别两种不同的纸,另外又造了一个字,称“帋”,但是这个字推广不开,大家还是喜欢用“纸”字。因而“纸”字就沿用至今。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