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早揭示西湖之美
公元822年,李泌开六井40余年之后,大诗人白居易来做杭州刺史了。西湖上从此有了一条白堤。
许多人以为年过半百官场失意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西湖为政,是一种幸运。实际上西湖有了白居易,才是最大的幸运。从某种角度,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今天的西湖。
至少,我们可以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白堤。
大约十四五岁时,白居易曾跟随他的父亲来过杭州,并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再次来杭任刺史时,他已经整整50周岁了。贬官之人,宦海浮沉,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仿佛一见到西湖山水,白居易的心情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之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
白居易首先疏通的是李泌40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所谓湖堤,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条白堤。
其实,白居易的白堤并不在这里,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筑的堤坝,很有可能就在今天的松木场和武林门一带,年代久远,已难寻旧踪。而现在人们看到的白堤,很有可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西湖刚刚形成的时候,作为水利工程建造起来的。要知道,一千多年以前的西湖,和我们今天见到的姿容可是大不一样。她的西面到西山脚下,东北面呢,又大到了武林门一带。水利未修时,一下大雨湖水就溢出来,涝了;久旱不雨呢,湖水又干涸。所以,西湖完全没有今天的温柔妩媚,性格是很暴烈的呢。
白居易筑的堤据说是从钱塘门开始的,把西湖一分为二。堤内为上湖,堤外为下湖,平时蓄水,旱时灌田。当时,有不少人反对他这么做。说,放了西湖的水浇田,那水里鱼龙怎么办呢?水上的菱茭怎么办呢?白居易也反问他们,是鱼龙要紧,还是百姓的生命要紧?是水上的菱茭值钱,还是田里的稻梁值钱啊?
离开西湖前两个月,他终于把堤给筑起来了,还专门写了一篇《钱塘湖石记》,详细地记载了堤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堤岸的方法,刻在石碑上,专门立在湖边。另外,他还派了专职人员去管理湖水,制定了保护西湖的奖惩条例。规定:穷人要是犯了破坏白堤的规定,便要在湖边种树,富人呢,让他们下湖捞水草!
白居易这篇重要的西湖水利文件,和他的诗章一样千古流芳,如今圣塘路口的水坝亭子上,还立着这篇《钱塘湖石记》。
我们现在说的那条白堤,其实古代称为白沙堤,白居易到杭州时它就在那里了,比真正的白堤年代更久远,它是西子湖古老的一翅羽翼,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的筑堤,便把此堤命名为白堤了。
甚至西湖这个如今已经世界闻名的名称,也是从白居易开始真正命名的。唐以前的西湖,称武林水,又传说湖中曾有金牛出没,是“明圣之瑞”,所以又称金牛湖、明圣湖。直至隋末,也没有见到关于西湖的记载。唐代因湖在钱塘县内,就叫它钱塘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两百首诗。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饯别,白居易落泪了,他是这样告别杭州的黎民的: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