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东京汴梁不夜城:盛大而欢愉的一座城池

东京汴梁不夜城:盛大而欢愉的一座城池

2010-10-1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复制链接 |   

  图画纪录的汴京

  北宋东京的城池规划上有一大特点,就是引水入城。北宋东京城内桥梁众多,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构成了城市的水网体系,这不仅能够解决城市的交通运输,而且对调节城市的气候环境大有裨益。

  外城的城楼门分为陆路城门与水路城门两种。陆路城如有南薰门、固子门、新酸枣门、新宋门、通津门等;水路城门有东水门、西水门、上蔡河水门、下蔡河水门等。

  东京城内引入的四条大河主要是为了交通运输的需要。一般桥的两端与城楼门下面多是商业繁华的地方,多为早市的集散地。

  与瓦市勾栏的文艺相呼应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本工其界画,尤嗜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他面对汴京的商业繁荣昌盛的熙熙攘攘,也忍不住技痒而诉诸丹青。他描绘了汴梁在清明节的繁华景象,从宁静的城郊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房屋树木繁多不说,光是各等市民人物就的有五百多个,有农夫、船夫、商人、小手工业者、官吏、士子、道人、行脚僧人、江湖郎中、命相师等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

  曾为画卷收藏者的明代李东阳《题清明上河图》说:“宋家汴都全盛时,四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尚在,顷城士女携童儿。城中万屋翚甍起,百货千商集成蚁。”也印证了孟元老对东京赞叹:“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画卷中的两个精彩部分是“市桥”与“街市”。“市桥”是一座没有桥墩的拱桥。当时的东京汴河上只的虹桥、下土桥、上土桥才是这样的结构,但多数研究者认为画中拱桥应为东水门处七里的虹桥。因为那里郊外,才能看到田园景色。而下土桥、上土桥地处沿汴河的交通要道上,不可能看到田园风光。

  桥的沿河两岸都设有商店铺面,即所谓“桥市”。南岸有一家“十千脚店”,这家酒楼自称“脚店”,规模当然比“正店”小,但门前也有“彩楼欢门”,在四周平房中间还建了一座二层楼。临街的门面已经酒客满座,门前停歇有马驴等,门外的幌子上有“天之美禄”、“新酒”等字样,这是店招,当时的广告。

  在城门以内,越过几家商店,西边不远处,有一座富丽堂皇的三层高的大建筑,门口挂着“孙家正店”的大字招牌,门前设有彩欢门,西侧用长杆挂有旗帜,这正是东京十二户“正店”之一。东京的大酒楼往往设在城门口,孙家正店正在通津门口。

  《清明上河图》,这部浓墨重彩的连环画长卷,在今天也可以视作图画本的《东京华录》。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