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石库门民居:浓缩着上海的昨天和今天

石库门民居:浓缩着上海的昨天和今天

2010-10-9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梅芝
   复制链接 |   

  站在上海电视塔116米高的平台上,俯瞰上海市区,但见一排排低矮的红色屋顶连成大片的住宅区布满市区。询问后得知,这些住宅便是上海有名的石库门房子。

  石库门房子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大上海的一笔遗产。上海市规划设计院的徐景猷教授在向我介绍它的来历时说,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开埠之初,西方人纷纷涌入。十九世纪中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最早有英租界,以后有美租界、法租界等等。上海是一个寸土如金的地方,租界尤其如此。开始时,租界里住的全是外侨,后来,由于战乱,许多内地的有钱人也躲进了租界。此外,为了谋生而离乡背井的农民和船民也涌入上海,在租界里的工厂附近盖起简陋的棚子。十九世纪70年代,租界当局下令取缔这些工房。于此同时,地产商在原来冷僻的郊野上筑起一批住房。为了节省土地,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并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这些住房采取了被西方人称为“联排房屋” 的建筑形式。这就是石库门房子。

  周太太就是石库门房子的老住户。来到她家门口时,面对的是一座高高的用条石砌成的门框和两扇乌漆大门。门的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装饰图案,上面的花纹简洁流畅,具有欧洲古建筑装饰图案的风格。看到这座大门,这大概是它所以被称作石库门的缘由吧。门上无锁, 锁门用的是中国古老的门栓。走进门,是一个不太大的天井,高墙下面栽着一些绿色植物,给小院平添了一股生气。正厅叫前客堂,有6扇落地木门,上面镶了玻璃,采光不错,然而,坐在厅里,从玻璃看出去只见一堵高墙。周太太说,院墙高可以防火,还可以防盗,使人有一种安全感。与前客堂一板之隔有后客堂,里面摆了一张大床和一些衣柜之类的家具。再往后走是厨房和通向后弄堂的门。上海人习惯从后门出入,所以刚才在前门敲门就要等一会儿。这里还有一个原因,上楼的小扶梯就在厨房与后客堂之间,距后门比前门要近一些。梯很陡,攀梯而上,脚下木板吱吱作响,告诉我这房子的年岁。扶梯转弯处的房间叫亭子间。别看它低矮窄小、采光差,可因为被不少小说家提起过,所以,在中国知名度颇高。楼上是卧室,其格局与楼下相同,只是还有一个小门可通晒台。晒台不大,放了些花盆,还晒着衣服。站在晒台上,左邻右舍的居室尽收眼中,甚至对面人家在包饺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石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