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3万瓷片拼出百件文物 修复瓷器痛说沧桑

3万瓷片拼出百件文物 修复瓷器痛说沧桑

2010-9-29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中国旅游网  
   复制链接 |   

  流散石刻终于归家

  一对石鱼,圆圆的嘴巴,大脑袋,憨态可掬,充满灵气。它们曾流落在寻常百姓家,百年之后才重回圆明园。这对归家的宝贝,再次被呵护起来,不但被专业人士洗刷干净,头顶还有了遮风挡雨的棚子。

  包括石鱼在内的圆明园回归文物展已正式向游客开放,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科长秦静说,此次展出的57类、85件石刻文物都是单位和市民捐赠的。长期以来,回归的文物主要在西洋楼景区和展览馆零散摆放,像这样集中对游人开放还是第一次。

  如果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们将倾诉自己不平常的身世。可惜,有些石头的故事已经湮灭无闻,比如这对石鱼。

  说起这对石鱼回家的故事,倒是一段佳话。2003年春,即将大学毕业的刘阳路过西单明珠东侧的大秤钩胡同,借着开门关门的机会,他瞥到院子当中树下的这对石鱼,立即被它们的精美所吸引。

  大学毕业后,刘阳到了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工作。他开始系统地查阅圆明园老照片。当翻看法国传教士亚乐园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照片时,他眼前一亮,照片拍的是大水法,上面有着似曾相识的硕大的石鱼。

  通过对比,刘阳确定,这对石鱼就是亚乐园照片中的石鱼。很快,专家对石鱼进行了鉴定,肯定了刘阳的推测。经过协商,2007年6月,这对每只重达一吨的石鱼终于回到了故地。

  石鱼回家,有着太多的偶然因素。2006年,圆明园管理处拿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他们开展“流散文物回归征集工作”。此后,主动将文物返还圆明园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增多。

  参展的一对石狮子,威武中透出俊秀,灵巧中不乏刚强。2010年,它们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化机关服务中心捐赠,从西城区北新华街112号回归圆明园。

  北新华街112号原是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创办人郝升堂的住宅。1913年,郝升堂从圆明园拉走了许多太湖石、汉白玉石雕栏板、石笋、石刻匾额、石雕花盆等,建成一座仿苏州式花园宅院。这座宅院现由石化机关服务中心作为居民住宅管理使用。

  石化机关服务中心认为,文物是国家的,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既有利于文物的安全、保护和遗址公园的建设,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于是将石狮子在内的一批文物捐了出来。

  展出的雕花石洗、雕花石堆、雕花石桌、西洋石构件、石狮子,其实只是流散文物的冰山一角。据统计,圆明园流失在国内外的文物共有150多万件,大部分精华流失在海外。即便是在北京,有圆明园石刻的单位至少有12家,包括大学、公园等,仍未考虑归还。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圆明园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