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的每一个城市,音乐永远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剂。
在首都维也纳,跟这座城市有关的著名音乐家几乎都沉睡在中央公墓里,这是一份令人眩目的名单: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这还没有算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大部分成员,更没有算上马勒、维瓦尔第等在此留下深刻音乐足迹的名人。
与维也纳人聊天,可以让时间都变慢。当他们操着略带乡土口音的德语告诉你,维也纳的生活近一百年来就没有变化的时候,你能从中感觉到他们无比的自豪,“我们还是一样喝咖啡、看报纸、听音乐、泡温泉,惟一变化的,可能就是大家开始使用手机了”。而标准维也纳式的娱乐生活是,听完歌剧或者音乐会,在歌剧院旁的某个咖啡馆与两三好友聊聊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任何偏爱,那么在贝多芬住过的房子改成的新酒馆里,你也能对音乐产生其他的看法,这里,不分民族、不分年龄,快乐地歌唱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从骨子里,维也纳是一座音乐的城市,当你坐在马车上,伴随着悠扬的巴洛克音乐,进入美泉宫前马道的时候,这种生活方式会深深把你感染。
文明的“衔接”
奥地利人对于音乐的崇拜,折射出这个国家精神层面的信仰。从哈布斯堡王朝开始,奥地利就放弃了战争。在一次次警报拉响的时候,这个王朝用联姻的方式化解危机。几百年盛世太平的背后积淀了太多的忍辱负重,也养成了奥地利人性格里特有的“软弱”。他们只关心如何生活得考究,这里的考究包含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要求。
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之都,奥地利贡献的不仅仅只有音乐。这里还诞生了伟大的作家茨威格⑤,他对于人物心理几近变态的痴迷让人又不难联想到另一个奥地利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⑥。此外,这个美丽的国度还有一盘美丽的思想盛宴——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哈耶克。
也许,只有在奥地利这样的国家,才能容得下对于小人物心理世界的过分着迷。无论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是歌舞升平的岁月,这种迷恋的激发与培养都是莫大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