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
俯瞰围龙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围龙屋,顾名思义即围起来的房屋。客家围龙屋被誉为“东方古堡”。客家围龙屋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俗称,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 “四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深圳、香港一带大都称“围”、“世居”等等。围龙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围龙屋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围龙屋记录着客家人的生存轨迹和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