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流连临清 看运河文化的百年繁华(图)

流连临清 看运河文化的百年繁华(图)

2010-9-16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腾讯  
   复制链接 |   

 

临清鳌头矶独占鳌头的风韵

  在临清城区内,古运河有两条,一曰元运河,一曰明运河,鳌头矶位于临清城内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的交汇处,是一组结构精巧、风格典雅的明代建筑,当年文人墨客赋诗览胜多会于此。

  登临鳌头矶,可以远眺运河船闸和水闸。临清闸始建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时开凿山东运河,在卫河处建起临清闸。当时河道浅窄,水源不足,只能限大约 150多艘船只通航,超大船只则无法通行。明朝建都北京后,都城皇宫营建所需物资、南粮北运等都因运河淤塞陷于瘫痪。如何解决这一当时最为棘手的难题呢?据史书记载,明成祖朱棣派工部尚书宋礼督领济南、兖州、青州、东昌四府25万民役治理会通河。永乐十五年,会通河水闸终于建成,以闸之启闭来调节水位,在汶上至临清高低相差30米、长约150多公里的水路上形成了多个台阶式的河道,每段之间变成一个水系。通漕至临清时,关闭头闸,北往的漕船进入闸河;然后开启头闸,关闭二闸,使水位降至与卫河持平,漕船转入卫河。南去的漕船再依次相反操作,使漕船再转入运河。这样,就确保了江南和通州的船只通航。当年,年通过临清转输漕粮,最多可达500万石。当时仅会通河就建有31处船闸,以船闸启闭升降来调节运河水位,保障船只安全通过,沿用至今,不得不说是中国运河水运史上的伟大创举。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临清  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