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主岛地形像一只头朝西北,尾朝东南的野麂,在海面上时隐时现,故名。
南麂开发始于何时,尚无可靠记载。据民国《平阳县志》载:“昔时南麂及竹屿诸岛并编户入二十四都”,“明万历十年(1582)没有南麂副总兵,清顺治十八年(1661)迁界,其地始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起兵海上,曾以南麂岛为据点,多方经营,谋复明室。故其地在清代260多年中,清政府始终未加管辖。光绪年间,瓯海关曾派员至其地勘察,建立航行灯塔,岛人见其人皆穿西服,遂纷传外国人欲图占领,时温处巡道兼海关监督传檄各县探报实情,始引起人们注意。后北麂归属瑞安,南麂归属平阳。分疆确定后,王理孚即申报垦殖。民国元年 (1912),他以“南麂渔佃公司”的名义,集资2万元,置船护航,招募渔民垦殖。起初,岛上仅数十人,米盐零什,均由鳌江运往,王理孚在此筑苍浪草堂,亲自主持垦殖。后来岛上住民增多。民国三十年(1941)九月前,称南麂乡,隶小南区,后小南区易名鳌江区,改隶鳌江区。民国三十一年和民国三十四年,日军曾两次占领南麂岛,1942年曾在竹屿杀害无辜渔民100多人。其间,海盗“乌军”和大刀会先后轮番盘踞过南麂岛,欺压百姓。1955年2月26日南麂列岛解放。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将岛上数以千计的居民裹挟到台湾,全岛被洗劫一空。后平阳及瑞安、文成等县移民岛上垦种、捕鱼,并成立南麂乡人民政府,隶洞头县,1957年划归平阳县。
何白,字无咎,明代乐清人,在南北雁写了许多诗词。
南魔四首
青天寒写万峰高,挂席来观碧海涛。
便欲因之龙伯国,看予一钓掣神鳌。
雾气苍凉日一丸,恍疑神鼎浴金丹。
试招夸父吞精魄,先借长风吹羽翰。
紊车如拥海神来,贝阙银城次第开。
为遣白龙翼舟楫,更教玄蜃涌楼台。
金膏水碧剩为粮,亦有鼋鼋架作梁。
倘挟飞仙问蓬阆,便遗玉舄白云乡。
王理孚,鳌江人,曾主持开垦南麂本岛。诗中附文是原有的。
南麂八咏
登高远望两峰巅,仿佛齐州九点烟;
南北戈船兹一系,兵家形胜自天然。
南麂山在平阳县东南海中,南北两峰高可瞭远,四近有什屿、大雷、小雷、后麂、长腰、大乌狠、小乌狼、马鞍、平屿九岛,星罗棋布,形势天然。汽艇未通时,南北戈船均于此寄
碇。故明代倭事起,其地即为兵家所必争。
海上兵戈几废兴,乡评庙算太 腾;
德清来暮长洲死,古戌荒凉感不胜。
南麂为平阳二十四都地,明嘉靖间因避倭迁居民于内地。正德间长洲朱执讨温盘南麂诸贼,连战三月大破之。寻为闽浙势家构陷仰药死。万历中,德清许孚远抚闽,奏设南麂副总兵。时倭冠已平,不久即罢。遗迹犹有存者。
古庙宗臣祀郑森,浩然正气隘江心。
当年片土难存赵,国姓绵延直到今。
明廷平王郑成功起兵海上,谋复明室,曾驻营南麂,清亦迁界以避之。成功初名森,后赐朱姓。土人名南麂西澳为国姓澳,延平之庙在焉。
关员觅地安灯塔,飞檄同官刺探忙;
市虎成讹堪一笑,累予廿载事开荒。
清季瓯海关委员至南麂相地,立标志,以各建筑灯塔。岛民不识文字,不通语言,见委员皆西装,遂纷传外人图占。时温处巡造兼海关监督,乃闻报传檄各县探报实情。予承王大令蓝荪照请查报,始知其误。余垦草之议,即决于此时。
军政分疆错犬牙,邻人手垦怪纷拿;
瑞开北麂平南麂,一语司农奠众哗。
清制,瑞平分疆,海上以南麂北麂为界;而南麂各岛又为瑞安协水师汛地。平阳协陆师讯地则直达飞云江南岸,与县官行政区域不同。民国初年,瑞安垦牧公司影射营制,收南麂各岛报为瑞有。余(摇)引图志及营县档案,呈部力争,奉令平垦南麂,瑞垦北麂,其事遂定。
海山海水两苍浪,风雨无端仆草堂;
门户台澎依旧在,不堪晓日见扶桑。
南麂去台湾,风顺时一日程耳。余于垦草之明年,筑苍浪草堂于其上,旋为暴风所仆,与台湾之覆于暴日,有同慨焉。
乘桴浮海意堪伤,错被人呼作大王;
虚牝黄金庸计左,千家渔稻已成乡。
南麂初垦时,渔佃寥寥数耳。盐米零杂,均由鳌江运往。怨家乃加以“漏海大王”之名号,呈诉京省,卒以无据寝议。至今二十年挥金以万计,见者皆目笑之。而岛上居民已增至万余,且依地方制度,成立为南麂乡矣。
何诗以后又刘图,题咏如穿一一珠;
毕竟仙山人未到,帆回风引境模糊。
南麂之见于吟咏,前有何白六绝句,后有鲍台、谢青扬、陈乙、黄云霄诸家题刘大令《乘风破浪图》诸作,然皆未至其地,语多影响,飘飘乎有海上三仙山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