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闲侃灵境胡同:最宽胡同 帝师将军之家

闲侃灵境胡同:最宽胡同 帝师将军之家

2010-8-31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玩在中国  
   复制链接 |   

  提起老北京的胡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而灵境胡同就是众多北京胡同中的一个。同时,它也有着一项胡同之最——最宽的胡同,最宽处32.18米。它位于北京市西单地区,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自东向西分别和府右街、西皇城根大街、西单大街三条南北向街道相交,其中东端和府右街相交为丁字路口,西端和同为东西向的辟才胡同相通,与西单大街相交叉。全长664米,宽 32.18米。1911年后,东部改为黄城根,西部则称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1965年将八宝坑并入。八宝坑位于西部北侧,为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因地势低洼卫生差,故原称巴巴坑,后谐音雅化称八宝坑。到了清朝灵济宫逐渐荒废。今胡同北的石板房头条、二条胡同一带在基建施工时,曾发现地下有古建筑基础工程,是三合土夯土,高4.5米,面积很大,其中一处东西长32米,南北长20米,疑是当年灵济宫的地基。

  灵境胡同历史变迁

  早先,灵境胡同可不叫灵境胡同。明代,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灵济宫,因灵济宫在此而得名。此宫为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令修建,以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谔二兄弟。后成为百官朝见皇帝的预演场。古木深林,巍然仙宫。西部称宣城伯后墙街,因南侧有宣城伯府第故取此名。清代,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东段音转为灵清宫、林清宫,老百姓广称为林清胡同,西段改称为细米胡同。

  明朝时,灵境胡同分东西两部分,东段因坐落有灵济宫,因此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南侧有宣城伯府,因此称宣城伯后墙街。

  清朝时,以西黄城根南街为界,东段因原“灵济宫”逐渐变读为灵清宫、林清宫(传说和嘉庆年间攻打皇宫的反民林清有关),因此被称为林清胡同,西段则称为细米胡同。

  1911年后,进入民国时期,东段改称为黄城根,西段则称为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并称为灵境胡同。

  1985年,市政府开始对灵境胡同进行改造,胡同西段的民宅拆除,建起6层的居民楼。到1988年,已有新居民楼13座,胡同被拓宽成了一条小马路。

  1992年前后,灵境胡同再次扩宽。目前最宽处32.18米。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灵境胡同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胡同两侧盖起了许多居民楼,在昔日灵济宫的遗址上,一幅危改小区的蓝图已经勾就。这条往日几米宽的窄小胡同经过几次拓展已变成十几米的宽阔马路,去年竟还破天荒地通了公共汽车。现在看来,灵境胡同若叫成灵境大街真是恰当不过了。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灵境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