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建的地铁10号线贯穿京城东南至西北方向,其中不少车站的名称历史悠久,多有掌故与趣闻。
巴沟站因临近巴沟村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个多泉水的地带,万泉庄的泉水由南向北流去,其中沟渠最大的有八条,人们在水边台地上聚落成村后称八沟村。《长安客话》中云:“北淀之水来自巴沟,或云巴沟即南淀也。”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八沟”被谐音为“巴沟”。后因地下泉水枯竭而使八条水沟里的水流中断,只留下巴沟村这一地名。
苏州街站所在地历史上曾有一条商业街,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乾隆皇帝以为圣母祝贺七十大寿为由,仿照江南苏州的街景兴建的。该街从万寿寺开始一直往北到海淀镇,长达数里,并从姑苏城里选派商人在此经营,喧闹的街景商铺、熙熙喃喃的吴侬软语,漫步于此,使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苏州街头。咸丰十年(1860年),此街被英法联军焚毁,以后便逐步地只有其名而无其形了。近十几年来,才重新修建了一些楼堂店铺,使这条街道逐步繁华起来。
黄庄站因临近海淀黄庄而得名。明朝时的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官田最初叫皇庄、宫庄,是皇室成员所经营的庄园,遍布京畿,占尽高腴之地。在今天的海淀镇东南部也有一个皇家的庄园,因临近土城不远,故称“土城皇庄”,也称“海淀皇庄”。嘉靖初年(1522年)明朝财政出现危机,于是世宗朱厚熜“改皇庄为官田”,从此京畿不复有皇庄,皇庄虽废,但作为地名却流传下来。辛亥革命以后,取消帝制,于是以“皇”字相称的许多地名,被改用“黄”字代替,“皇庄”也就改称了“黄庄”。
健德门站因地处老北京元大都的西北门健德门旧址附近而得名,该城门曾是元军出征北上的必经之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初,大将徐达攻占了元大都后,将元大都北面的城墙向南推了五里,在今天的德胜门、安定门一线重建城墙。元大都旧城墙被废弃后,健德门也逐渐消失,只留下一个地名。
北土城站因临近元大都北城墙遗址(俗称土城)而得名。元大都的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部宽达24米,顶宽约8米,高约16米,故称土城。明初时将京城的北城墙向南推了五里后,元大都的城墙逐渐被废弃。经过几百年的沧桑,而今只留下土岗子,被称为北土城。
安贞门站因位于元大都的东北门安贞门而得名,明初时将元大都北城墙向南推移五里后,安贞门逐渐消失,其地名被人们淡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北三环路时,在安贞门旧址附近兴建了一座立交桥,并依老城门之名而得安贞桥,而安贞门站的设置,更唤起人们对一段历史的记忆。
芍药居站因附近有芍药居小区而得名。这里原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无名小村,地处元大都北土城北面。相传早年间此地家家户户种芍药,专供宫中使用,并被皇帝赐村名为“芍药居”,以后“芍药居”的地名沿用至今,但史料上并没有关于当地种植芍药的记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随着芍药居小区的兴建,才被人们所知。
太阳宫站因附近曾有一座太阳宫庙而得名,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巡游路过此地时,正值太阳东升,见阳光下的村落非常好看,兴致大发,便赐名此地为“太阳宫”。村里得知后为感谢“皇恩”,便建起了一座庙宇,得名“太阳宫”。二百多年过去,如今,太阳宫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