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是沂蒙人传统时令节俗,现在一般不举行祭灶仪式,但在节日全家欢宴的风俗仍然存在。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沂蒙人的风俗,祭灶腊月廿三举行:廿三夜,供品用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多说好话。祭灶特别注重用糖,叫灶糖,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话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祭灶后灶糖要给小孩子吃,说是可以辟邪。灶糖是一种用红薯或白薯熬制的土糖,平时很少有卖的,在腊月二十三前几个市集,才见集摊上摆出来卖。样子一般是白色偏黄,象一根剥去树皮的树根,硬硬的一条,嚼在嘴里,越嚼越粘。据说,让灶王吃灶糖,就是为了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家里的坏话。灶糖的味道一般,但是红署的粘性物质是抗癌的宝贝,所以其营养价值不低,特别是融入乡情文化,更让它可圈可点。
在沂蒙山区,传统的敬神仪式,可以分为集体的敬神和私家的敬神,一般较大尊位的神,譬如山神,火神,玉皇王母,以及其它九仙女等,一般都由村中一个年长的人出面张罗,到小庙前进供。沂蒙山区野外有一些小庙,一般都不超过2米高,外形和正式庙宇很相像,只是体积很小,但门窗神座等一应俱全,有些里面也有塑像。当然,沂蒙山区也保留下来一些大型寺庙,有些由政府出资或民间集资重建的,譬如蒙山雨王庙,蒙阴九女庙,蒙阴坦埠中山寺等。有很多村子,小庙也没有,就找个闲置的房子,放上几个牌位,然后哟喝哟喝,大家就做点面点,拿点草香(一般是用马尾松果粉末和粘合剂制成的燃香,民间烧檀香的很少,但近年来,村里的小卖部也有卖檀香的)和火纸(一种专用敬鬼神而用的纸,易燃)。这种集体性的敬神仪式,大空都凭自愿,一般也没有制度和约束,谁家不去敬神,也不受舆论指责,所以,这种活动,也算不上迷信,村民只是按照传统走这个过场,聚在一起热闹执闹。而对于私敬的神,在沂蒙山区,除了在新年敬天(天上诸神),再除了是祭祖。家里就剩下一个灶王爷了,在沂蒙山区,大多数人称为“灶君老爷”,有老人说,“灶君老爷”本姓“王”,原名就叫“王灶君”,后来不知发生什么故事,死去后,就被人供奉为“灶君爷”,灶君爷管人间烟火,所以只要家里生火做饭,就受他老人家的管辖,所以在沂蒙山区,几乎家家都供有灶君爷,而灶君爷的画像上的对联,更显示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尊贵。“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也有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等,但灶君爷画像上方的横批却大多是"一家之主",这说明灶君爷是一个普通人家的私有神,按神话传说,他拥有的权力是“县管不如现管”,官职虽小,但权力却很实惠。这家家户户的灶君爷,画像上一般印上老皇历,什么“九龙治水”,“五牛耕田","三姑看蚕"等,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腊月二十三辞灶,供上点心纸钱,揭去旧的画像,到腊月30再贴上新的画像,其中浓浓的新年气息和乡土人文,只有在山村小院才能体会到。
沂蒙山区家中的灶王爷年画,中间两个最大的人物,一个是灶君爷爷,另一个是灶君奶奶,两旁八个人物是地八仙(沂蒙山区把八仙分成三界,即上八仙,中八仙和地八仙),下方两个人物分别是“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