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县,离石一带出土的大量陶片、石刀、石斧、陶环等多种文物考证、远在新时期时代,碛口这方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道光七年《永宁州志》记载:“靠林县和州之间,有古城遗址。民国6年,《临县志》记载,:“汉武帝4年,今碛口秋水河东寨村记载”
南北朝时期临南置定邦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孟门镇。碛口之名,最早见于书《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道光七年《永宁州志》记载:“州西少一百二十里,曰孟门镇,周大象元年于次设定和县,隋置孟门关,其地势显固,碛口距孟门只有15公里,且兼在黄河暗边,均应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碛口座落在黄河和楸水河的三角冲积而成,仅知在明末清初,临县天灾人祸,人口不到2万,但碛口非常萧条。当时集镇2公里的侯台镇。传言“先有侯台镇,有有碛口镇。清朝乾隆秋水河冲毁侯台镇,碛口镇开始兴盛。
碛口在清朝乾隆年间,得益于大同碛险关,以及晋商的的辉煌,成为“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有州县之分,就是说碛口一半属于永宁州,一半属于临县。民国初年,临县行政区划为五区36所,碛口一带属于香炉所,管辖112个村庄,其中包括今柳林一些镇。
民国十四年临县设四个区,三区为碛口:离石县分为五个区,四区为碛口,区所都住扎在碛口黑龙庙。
民国35年,临县、临南县合并为临县;离石和离东县合并为离石。将碛口划归临县,成为碛口镇,一直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