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突尼斯的独特之美:一半海水 一半黄沙

突尼斯的独特之美:一半海水 一半黄沙

2010-8-1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鲁南视线  
   复制链接 |   

突尼斯独特的美景

  一半碧海,一半黄沙

  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像突尼斯这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北部,蔚蓝的地中海温柔地亲吻着大城小镇,带来如水般的柔情,时间也放慢了脚步,一派晒着太阳的慵懒姿态;南部,茫茫撒哈拉大沙漠铺展开来,风沙卷起一种苍桑,在玄黄里留下印记,刻在当地人黝黑的脸上。两种看似相互矛盾,其实却是一种浪漫。海水和沙漠就这么交织着,缠绵悱恻,演绎一种独特的风情。

  蓝白小镇 天堂外的天堂

  一片蓝白小镇,加上一扇扇被星辰包围的精致童话拱门,点缀藤蔓般细致的窗框,美得令人窒息。请记住了这小镇的名字:西迪布赛(Sidi Bou Said),突尼斯的明珠,世界最美的小镇之一。

  走进这里,就掉进了蓝色与白色的世界,掉进了天堂外的天堂。白墙白屋和阿里巴巴的门一眼望去,蔓延在街道两侧的全部是白色的房舍,在地中海明媚的阳光中十分耀眼。原以为是小镇居民太爱浪漫,才选了这样纯粹的白,配上大海的亮蓝,点缀上艳红鲜花。经当地人解释,才知道选择白色还有一个生活上的考量。因为地中海沿岸的夏天气候炎热,白色具有不吸热、又容易散热的特性,涂在房舍外面,可保持室内凉爽,再加上此地盛产石灰石,于是选择白色,也就理所当然了。

蓝白小镇,美丽的让人窒息

  希腊也有蓝白小镇,惊鸿一瞥中,仅凭大门就足以分辨两者的差别。西迪布赛的大门充满了天方夜谭的瑰丽与神秘。下半部和一般的门没什么两样,都是有棱有角的方形,也是主要的出入口,平时是不会开整扇门的;其特色表现在上半部,半圆形的穹顶,就像在伊斯兰世界中常见到的清真寺屋顶,象征伊斯兰教徒的宇宙观。门板上则是用圆钉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图案,更凸显伊斯兰的独特风情。

  一张草席,一杯薄荷茶沿镇中心的小坡走到尽头,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奈特咖啡厅(Le Cafédes Nattes),一家百年的阿拉伯咖啡厅。自1914年名画家Mache来此画下《清真寺的风景》之后,咖啡厅就未曾变过,里里外外都维持着原来的面貌。穿过蓝与白的楼梯与圆拱门,里面却是红色、绿色的扭纹梁柱,象征和平与安静。脱了鞋坐在被刷成蓝色的草席上,尝一口当年天主教徒称为“魔鬼之饮”的阿拉伯咖啡,或点一杯当地人必喝的松子薄荷茶,才不过5元人民币,轻松坐拥整个蓝白相融的世界。

  阿拉伯鸟笼不养鸟

  西迪布赛的商店门口挂着一个又一个鸟笼,乍看之下以为这里的人附庸风雅爱养鸟。但走遍全镇,看了不少挂在住家前的鸟笼,却不见笼里有任何鸟影,这些颇具阿拉伯风味的鸟笼并非全拿来养鸟,而是被当地人当作灯罩,甚至用作投递信件的信箱,也成为这里最有名的工艺品。鸟笼依材质、大小不同,价格有所差异,中等的每个约10第纳尔起(约52元人民币)。

  地址:位于突斯尼首都突尼斯市东北20公里处,距离迦太基2公里

  交通:从突尼斯市中心乘TGM火车到Sidi Bou Said站下车,票价为0。75第纳尔,约4元人民币。车程约35分钟,3至5分钟1班

  杰尔巴岛 海岛上的露西亚

  当我知道杰尔巴岛是著名西班牙电影《露西亚的情人》里提到的那个“地中海小岛”之后,就对这里多了种别样的感觉。

  杰尔巴岛曾有过传奇般的历史。据说,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木马的设计者尤利西斯从特洛伊回国时曾登上杰尔巴岛。公元251~260年,罗马皇帝对该岛进行了9年统治。后来,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先后进入杰尔巴岛。1560年,法国、西班牙及罗马教皇的军队与马耳他骑士结盟,围攻盘据岛上的海盗,最后攻岛军队全部被海盗杀死。19世纪末法国人攻占该岛。杰尔巴岛现在是突尼斯的一部分,与本土有海堤连接,但岛上通常用大轮渡进行运输。人们可以驾车在船上等待。这个岛约长27公里,宽26公里,面积510平方公里。古代地理学家称为“食忘忧果者的土地”。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