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哈节是京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哈”或“唱哈”,在京语中就是唱歌的意思,唱哈节也就是京族的歌节。
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相传几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广西京族所在地区,看到当地人民深受土司的剥削和压迫,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以便唱歌为名,动员和组织当地群众反抗土司的统治。歌仙那高亢美妙的歌声鼓舞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还有一种传说:古代南海海边的白龙岭上有一个石洞,洞里有一条巨大的蜈蚣精。来往的船只经过洞前,都要送一个人给它吃,否则它就要兴风作浪把船掀翻。有一天,镇海大王化装成一个老乞丐,用烧得滚烫的南瓜把蜈蚣精烫得断成三截,后来成了广西防城县的万尾、巫头、山心三岛。人们感谢镇压海大王救了京家渔民,便用上好的木料造了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哈亭,在哈亭正堂供奉镇海大王和本地区各姓祖先神位,举行唱哈节,祭祀镇海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