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闸终成公园
李裕宏,原北京市水务局工程师
二闸学名叫庆丰闸,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初建时原名籍东闸,为上下两座木闸。后来改为石闸,更名庆丰闸,这个名字可能和漕运有关,希望粮仓丰足。明朝年间,上下两闸合二为一。这个闸因位于东便门外第二道闸又称二闸。明清两代在闸口均设官执掌,专管漕运。还有闸夫数名,观察天情水势,启闭闸门。
因为交通重要,这附近也形成了村子,南岸就有一个庆丰闸村,也叫二闸村。村建有运粮码头,村里人靠河吃饭,打鱼、经商、支船、拉纤、装卸货物。庆丰闸人都有水上功夫,以前北海、中南海等大公园撑船的人,都是庆丰闸村的人。解放后,因区域划分,通惠河北归建外街道管辖叫二闸村,通惠河南归南磨房公社和双井街道管辖更名为庆丰闸村,1976年正式归属双井街道。到了近现代,二闸的功能已经没有什么,主要就是泄水。
现在这里是CBD的后花园,通惠河与北京东三环中路的交点形成一座桥梁,位于国贸以南,双井以北,这座桥的东南角就是历史上的庆丰闸村。现在的庆丰闸公园,也算是保留下了一个历史名词吧。
高梁河、后海“腐蚀”老北京
高巍,北京民俗学者
庆丰闸遗址
漕运还有的时候,二闸周边的人都吃二闸这条河,船用牲口拉,从二闸到东便门,雇一个驴子,人都不跟着驴子,驴子都进圈了,驴子都不跟你走。当地人霸着这里的漕运,所以附近的外来人口并不多。二闸的民间生活并不是最有特色的,后来成为北京著名的消夏地可能还是和它的地理位置、有文人写过它有关。
高梁河一带的娱乐活动从春天(踏青扫墓)就开始了,从“北京文化”的角度来说,高梁河不像是内城的市民特色。最有市民特色的是荷花市场一带,从端午节到中元节,中元节的时候烧法船,捡到鞋子一箩筐,说明这一带很热闹。荷花市场一带的杂耍内容可能和天桥差不多,但是作风不一样,要文明一些。更讲究的例如说不能是喝花茶,要喝绿茶,碧螺春。一百多个茶壶都在茶楼里搁着,伙计当着您的面沏。三俩朋友想再要点别的,跟伙计说,伙计去外面叫去。一般来说荷花市场是从下午两点多钟到天黑。不是夜晚。睡醒了就去,天黑了就散去了。
这里也是北京消费现代化的起点。有个店“一亚一”,是专门卖冰激凌酸奶的冷饮店。总的来说,北京人有生活的兴致。有愉悦的心情,就没有了专营。北京文化对人的腐蚀力很大。培养了特好玩的有兴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