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据说有500多种。按照许嘉璐先生的说法,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包含这样几个要点:
(1)自然界赐予人类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2)即使人类在蒙昧时期所创造的,也是文化;(3)非人类创造的不是文化,如猴子所画的画,蚂蚁所堆积的蚁山,蜜蜂所造的巢;(4)文化是人类有意创造的,无意识形成的东西不是文化。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可以说,玉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玉器、用玉制度与玉文化内涵。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和其他汉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为时已经很久,许多人虽然并不信奉佛教,但佛教文化在中华大地长期而广泛地存在和流传,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佛教存在的大量经典是用梵文(Sanskrit)和巴利文(Pali)书写的,通过诸如《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高僧行记,特别是专门解释经典词汇的著作如唐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等,这些古代的印度文字,它们的音训,成为中国约定俗成的词汇,其中有些是佛教的专门词汇,有些则是一般词汇,且已深入民间,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 ,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用语来源于佛教,比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魔”就是梵文的音译,觉悟、境界、供养、大千世界、本来面目、芸芸众生等也都是从梵文而来。
目前国内学者大体上就玉文化的研究范畴取得一致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玉器发展史;对玉器多重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祭器、装饰品、权利、等级的标志、殓葬、吉祥物、德行操守的象征、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药物等;对玉器生产制度的研究和玉器学术史的研究等。对佛教文化的研究也进行的很深入,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佛学。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两种重要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不揣浅陋,对中国玉文化和中国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祈正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