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神话奇景在九寨 四川九寨沟人文历史

神话奇景在九寨 四川九寨沟人文历史

2010-6-11 14:33:09   网友评论来源:新浪博客  
   复制链接 |   

   

        九寨藏胞的出生说

  九寨沟,因沟内有九个寨子而得名。九个寨子称为“何药九寨”。这里藏胞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与四邻的藏胞有着明显的差异。

  据考,他们原来生活在甘肃省的玛曲,即青海阿尼玛卿山脚下的一个强悍的部落。唐初松赞干布东征松州时他们被留在了白水江畔。

  《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庸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勇悍善战的河曲部为先锋,曾占领松州。后部分人马被留在了弓杠领下。他们将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传说,及部落出生说带到了九寨沟内。九寨沟色嫫山名及俄洛色嫫的传说都源于河曲。

  达戈山名的达戈是“雄马”的意思,是白水羌的神山,白水羌系白马人的先民,他们祟拜白色雄马,故流经白马羌人住地的河都叫白马河后简称白河,白马河藏语为达戈楚惹。

  邪魔扎在九寨沟口,这是信巫信鬼的黑教部落的神山,邪魔扎的意思是魔鬼岩,后为了吉祥,于1986年改称为宝镜岩。

  俄洛部原为党项羌弥药支系,为吐蕃臣服。史书载吐蕃征服青藏高原一带时,这里还是“党母族一贵妇人”的母系社会末期。作为土蕃东征先锋,留在北水河畔的俄洛部,在争夺通婚权的过程中,白马部即达戈部在九寨沟南部的扎依扎嘎部(即传说中的万山之祖)的支持下,与俄洛结成联盟部落,他们的后代即今荷叶、树正等九个寨子的藏胞。

  历史悠久的扎如寺

  宝镜岩下,翡翠河旁,绿萌掩映中有一片飞阁流丹,金光耀眼,肃穆巍峨的建筑群,这就是九寨沟内唯一的宗教活动场所——扎如寺。

  扎如寺建于明末,历史悠久。原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结构精巧,特点突出,具民族风格。整个建筑群包括大殿、藏经楼、乐台、茶房、库房、迎客楼、喇嘛和尚居室等七个部分。屋脊金顶闪光,室内地毯豪华,彩色佛像庄严神圣。寺内有喇嘛3人、和尚百余人,在四世白嘎喇嘛时,曾有34人先后去西藏深造佛学。

  正月初五是扎如寺的“良敏王清”庙会,为了纪念苯教有名喇嘛人圆寂升天。这天除全寺喇嘛和尚都要到庙上念经外,当地藏族群众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到寺院参拜,以表白自己对宗教的诚笃和心灵的圣洁,每年五月“麻孜会”是扎如寺的宗教盛典。会前三天,全寺喇嘛和尚就要集中寺院吃斋念经,排练节目。五月一日,九寨周围的松潘、若尔盖包座、大录、塔藏、龙康等地的藏民,尽情梳妆打扮,聚会扎如寺院,参加庆典,赠送哈达,观看藏戏表演等,然后三五成群地分散在翡翠河畔,松树林中,马道草坪,席地而坐,相互祝酒,共叙友情。青年男女,则双双对对,进入密林深处,海誓山盟,自订终身。

  怪诞的扎如寺面具

  九寨沟藏族属原始的苯教。由于久远的苯教信仰在先民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尽管后来佛教战胜了苯教,他们至今信奉的是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有别于中原佛教的藏传佛教。

  扎如寺一年一度的麻孜会,以面具跳神,降服鬼怪,驱邪镇魔的宗教虚幻精神,加深其宗教影响。

  苯教的跳神面具有法王、鬼怪仙人、保护神等,特别是帕姆(女鬼)、介波(鬼王)等鬼卒面具,充分显示了特殊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具有一种狰狞、神秘的美学特征,蕴涵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度。

  有的巨齿獠牙,披头散发;有的三目圆睁,眉似火焰;有的头顶骷髅,狰狞丑陋,其总体特点以面具面容表示丑与恶。它的美学价值,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内涵,是美的反叛与异化,是一种独特的“丑学意义上的美”。

  苯教属原始宗教,其特点是多神,无教义,无创始人。因而他们的跳神面具,充满力度、戏剧性,以及敏锐强烈的情感,以一种能施展巫术效用的物体的令人敬畏的神秘美,把人们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种深奥的世界观是和巫术、宗教、自然祟拜相联系的。

  跳神面具通过表演,将人和神联为一体,从而传达宗教的种种神秘观念,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社会功利性和艺术审美性。它从感觉上给人一种沉重、扭曲、抑郁的压抑感,是一种怪诞美。

  扎如寺一年一度的面具跳神,以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表现出民族自己的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审美心理,以及丰富的想像,卓越的创造。从而形成了九寨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九寨沟景区  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