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崇拜
鬼魂崇拜是从灵魂观念派生的一种崇拜。
傈僳族认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均由“尼”(精灵)所主宰;人的生命则由“稠哈”(灵魂)所主宰。
怒江傈僳族,现今仍保存有灵魂崇拜。他们认为,神无神魂就不成其为神,同样,鬼无鬼魂也就不成其为鬼。这种信念与崇拜物教(灵物崇拜)、偶像崇拜是同样的意义,崇拜的物体若不灵验,就被崇拜者抛弃。
傈僳族统称鬼魂为“尼”,称为“尼”的鬼魂约有200余种, 主要的有30余种。如路鬼、水鬼、村寨鬼、荨麻鬼、病鬼、吸血鬼、疮鬼、梦鬼、触犯鬼、痨病鬼、夜鬼、家鬼、院坝鬼、树鬼、饥饿鬼、瘟疫鬼、杀魂鬼、咒鬼……等。傈僳族存有各种鬼灵极为繁多,不胜枚举。傈僳族人认为鬼魂掌管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人们的大灾小祸,生老病死都是各种鬼灵作祟的结果。大小鬼魂无时不在他们生活中荡游,时时使他们担惊受怕。因而,祭祀鬼魂的巫术在他们生活中随时可见。祭祀鬼魂都有一定的仪式,以鬼魂的级别来决定仪式繁简或牺牲的多寡。常见的有:
基督教:
19世纪末,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传入怒江地区,信教群众主要是傈僳族、怒族,其次是兰坪的部分白族。
1913年,基督教新教开始传入怒江地区。当时,由英国传教士麦克西斯主持的缅甸八莫教会,派遣了一个名叫巴托的缅籍傈僳族青年传教士经腾冲到泸水、福贡(原碧江)一带传教,拉开了基督教在怒江地区传播的序幕。1919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云南西南基督教传教区监督牧师傅能仁经缅甸八莫进入腾冲、泸水、福贡一带传教。1922年起,英国基督教内地会、缅甸八莫内地会、云南西南内地会牧师杨志英(英籍加拿大人)、杨思惠(英籍)等由上海经缅甸、保山到泸水、福贡建立基督教内地会。1921年,美国“神灵会”牧师马导民由丽江至兰坪,再转到福贡传教,建立“神召会”。1934年,美国牧师莫尔士由维西进入贡山茨开一带活动,建立“中华教会”(滇藏基督教会)。1941年至1949年,杨志英任基督教内地会总负责人,其教区以保山为中心。此外,瑞士、德国的传教士也都来过怒江传教。
基督教传入怒江以后,专门创造了一套变体的拉丁字母文字,并用其大量印制成《圣经》、《圣诗》和傈僳文课本,广为传播,同时还利用办教会学校、医病送药等手段传播基督教。还制定了切合怒江实际的10条教规,如不抽烟、不喝酒、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结婚不要彩礼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使教徒发展较快。到1949年,教徒发展到1万多人,教牧人员734个。
怒江的宗教界在1951年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三自爱国委员会,断绝了与西方传教士的联系,开始了怒江基督教发展的新时期,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据1956年统计,全州建立教堂21座,信教群众21062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0。1%。群众教牧人员916人,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增加182人,占信教人士的4。3%。教徒的分布,以原碧江、福贡两县接壤的32个村(过去为乡)较多,占其总人口的90%,共分为14个教区,每个教区有3个以上的“马扒”(即牧师)。教会神职人员分为4等:“密鲁扒”即教会长,每县有正会长一人,副会长数名;“马扒”即牧师,全州共有66人;“密支扒”即管事,负责管理教会的财务、教徒诉讼及婚姻等,全州共有413人;“瓦库扒”即礼拜教士,全州有数百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宗教活动被禁止、中断。1976年后逐渐得到恢复,到1999年全州傈僳族、怒族教徒人数达到86412人,神甫有7人,活动堂点505所。基督教对傈僳族、怒族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天主教: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法国天主教神甫任安守进入贡山传播天主教,1904年在白汉罗修建了可容纳600人的教堂。在与喇嘛教争夺教徒的过程中,任安守以施舍等手段欺骗和拉拢民族头人加入天主教,结果矛盾激化,导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7年)的“白汉罗教案”,教堂被毁。清政府不仅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还向任安守赔偿白银5万两,作为重建教堂的经费,并赐任安守为三品道员。以后,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天主教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1954年,信徒已达600多户,1016人,教堂6所,神甫7人。信教群众多是贡山的怒族和傈僳族,还有部分藏族群众。20世界70年代以后,一度被禁止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又重新恢复。1999年,信教群众有2186人,教堂7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