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傩(nuo)文化,是指以鬼神信仰为核心,以各种各样的请神逐鬼活动为其外在显象并以祈福免灾,沟通人----神(人----天)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系统。作为一种完整的活文化现象,其内核是“鬼神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未知世界(天、地、鬼、神)之间的彼此呼应、相互往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通过诸如面具、仪式、表演、戏剧等多种方式表达这一精神,这些构成了“傩文化”的外相。
“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包括傩仪、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其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
“傩”是一种古有的文化传统,孕育于远古时代的鬼神崇拜,成形于先秦(夏、商、周三代的祭祀之礼),至今已传承了上下数千年,并且在当代学术的“文化寻根”趋向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傩”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传统源于远古的神话时代,广泛流行于人类文明的各大发源地,而且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现代人的世俗生活。
正因为傩文化的历史如此久远,影响又如深远,充满神秘色彩,才使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出无限魅力,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武功山地区至今仍有活跃在乡间田野的傩事活动,若善加挖掘,当可大大提升武功山地区在中国旅游界乃至世界旅游界的历史品位,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大吸引物。
中国的傩文化空间上可分为北方傩、中原傩和南方傩三类,江西的傩文化属于以南方巫鬼为代表的南方傩,是印着中央色彩(周礼)的“傩”与南方原有的鬼神信仰逐渐混合后形成的变种。类型上“傩”可分为宫廷傩、民间傩、军中傩、寺院傩等。
世界性的对傩文化的研究虽然还不很充分、完整,但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仍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利用,成为极富中国与地方特色的旅游节目。
江西傩(俗称“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江西传傩,丰富厚实,始于汉初,两千多年来,傩风不绝。娱神娱人的傩舞,脱胎于古代傩祭,在许多农村较为普遍,尤以南丰、上栗两县为盛,堪称中国傩文化的活化石。据统计,清末至今,南丰县有傩班150多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傩面具百余种2000余只,现有傩艺人2000余名。上栗县自古素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称,现保存明清时期古傩庙二十多座,承袭古典傩舞50余折,有古傩面具400余种,面具雕刻艺人20名 。
赣傩在历史上曾经遍及赣地域各地,目前相对集中在东起婺源西达萍乡这个半月地带,其中抚河流域的南丰、乐安、广昌又是赣傩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修水、万载、彭泽也有赣傩活动。萍乡、南丰的傩神庙,应时而祀,颇不寂寞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南丰和上栗的傩文化得到挖掘、整理、研究和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考察,并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南丰和上栗两县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1年南丰石邮傩和萍乡傩班又分赴日本国和台湾省表演。并在江西省文化厅组织下,在香港举办了赣傩展示活动。
武功山傩文化是赣西傩(萍乡傩)的一部分,至今景区内乡间傩祭活动还十分活跃,武功山总规划里把傩文化作为一个重要项目。现在,武功山文化园已接近竣工。文化园内建成七根大型浮雕圆柱,总题为“赣西傩福”,表现了赣西傩舞的七个情节:尊天、祭祖、劝善、赐富、驱邪、惩恶、享太平。这些傩福柱是武功山民俗文化的精品工程之一。即将建成的武功山民俗文化村,将会有傩舞表演,届时游客将欣赏到这种原始古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