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有这一千二百万年形成历史的昆明滇池

有这一千二百万年形成历史的昆明滇池

2010-5-31 15:41:37   网友评论来源:腾讯  
   复制链接 |   

  滇池是西南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第六大湖泊。湖岸线长150km,最大湖水面积超过330km2,平均水深5m,最深处8m多。

  多次来云南,也曾登上西山,领略滇池壮观与美丽,然而一直没有真正亲近滇池,近些年关于滇池水质恶化及其治理效果不佳的报道,使得亲近滇池的向往夹杂着怜惜。

  昆阳镇(晋宁县城)位于滇池南岸。刚到的那天晚饭后,县水务局的同志邀请我们去湖边,我们婉拒了。我们希望安排专门时间,正式地去亲近滇池。

  说起来县城就在湖边,然而接近她却并不容易。10日上午,挤过大量的施工车辆,途径水泥路、土路段,车子停在东大河治理施工工地。

  踏过田埂一般的土路,终于到了湖边。在入湖河口,湖水触手可及,然而茂盛的水草,偏绿的湖水,显示了富营养化,终于没有伸手去触摸。

  湖岸是直立的浆砌石防洪墙,就算湖水是干净的,站在墙顶也无法企及湖水。这防洪墙保护的是鱼塘,是与湖争地的历史产物。而今,生态与环境意识逐渐复苏。据介绍,昆明市正在推行退塘还湖,也禁止在湖边建房,防洪墙将间断性地拆除,让滇池舒展至鱼塘和湿地。昆明市正在对入湖河流进行河道整治,主要目的就是修复生态、改善水质。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真正无所顾忌,惬意地亲近滇池。

  滇池的形成经历了长期地质历史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时(相当于1200万年前左右)地壳发生的一次强烈运动(茅山运动),使现滇池区域在老构造运动的基础上,产生西山长达数十公里的大断裂。上新世以后的构造运动,对滇池的形成演变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古滇池曾经是一个范围很广、湖水很深的大湖。在滇池附近百米以上的高地里,还可以找到古滇池所遗留下来的湖相堆积阶地和磨蚀阶地,以及湖相化石等,佐证了古滇池的规模。现今的滇池和昆明市,全在昔日古滇池之底,更不用说南岸的昆阳镇了。

  600余年前,生于昆阳镇的郑和成功地七度出海远航。甚至其祖父与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我想当时滇池可能就近在月山之麓,民众的生生息息与滇池密切相关,郑家应该与湖边的千家万户一样,熟识水性,敢于经历风浪。否则,难以想象一个高原、内陆人何以成为彪炳千秋的航海家。年少时的郑和,也许常常从月山之顶的望海楼,俯视烟波浩渺的滇池,做环游世界的遐想吧。

  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构造运动的不断抬升作用,也由于入湖河流泥沙在湖底的淤积,还有湖内生物尸体沉积,以及作为出口的海口河、螳螂川长期以来冲刷作用加剧,使河床不断降低,这些因素使得滇池水位下降,湖底抬升,湖面萎缩。

  人类的开发利用,无疑是造成滇池萎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最早的开发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元、明、清时代大兴滇池水利,更是大大降低了滇池水位,以图解决水患。现代中国由于人口急剧增加,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通过修筑防洪墙向滇池索取生存空间,湖水终于被束缚,湖面也就最小化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生态环境意识终于苏醒。昆阳镇甚至正在建设“东大河精品生态公园”,声称“一定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完成东大河生态公园工程,使之成为提高晋宁城市形象,生态优美,功能完备的精品工程。”然而,在这次大旱中,上游双龙水库承担了重要的供水任务,不可能放水到东大河来满足这一公园的生态用水,不得不从滇池抽水,实际上是在人造生态,有些让人唏嘘感叹--这恐怕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吧!

【分页导航】
   [编辑:赵圣杰]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滇池  历史  人文  1200万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