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麦积山石窟历史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麦积山石窟历史

2010-5-26 14:44:27   网友评论来源:风景网  
   复制链接 |   

  说到麦积山,我们就不能不感叹造化的神奇。且不说它酷似农家麦垛的独特造型,单就是它壁立千仞却又扑面而来的那种气势,就足以让人高山仰止了。

  但是,麦积山的高度,却绝不仅仅限于它的山顶以及山顶上的塔尖,这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那些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遗存,古老的栈道、神秘的佛龛、精美的雕塑和斑驳的壁画,才是最让陇上名城天水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麦积山虽说自古有之,但它的精神,却实在是在人世的烟火中熏染出来的。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也就是公元初年前后的事,当时由于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东西方的唯一路径,所以地处丝绸之路一侧的麦积山也像敦煌一样,成了僧侣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灵岩仙境。远的已说不清楚了,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公元420年至公元423年,的确有一位法号昙弘的和尚隐居在了麦积山。最迟从那时开始,麦积山便不断的有高僧住持,有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也有人倾其所有,请当时的能工巧匠凿窟塑像,就这样,在历经了1600多年之后人们猛然发现,麦积山成了一座佛山,成为了东方雕塑馆。 

  在麦积山的历史上,西魏文皇后乙弗氏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两国都想拉拢北方的柔然国以牵制、打击对方。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国国王,西魏文皇帝在知道这一情况后,也听从建议迎娶了柔然国王的长女。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在这种情况下,先是隐居在都城长安,后来因新皇后猜忌又来到儿子武都王所在的天水麦积山削法为尼。就是这样,他仍然为新皇后所不容,最终因柔然国起兵而被文皇帝赐死。据传乙弗氏死后就葬在麦积山的四十三号洞窟,当时叫作寂陵,直到西魏文皇帝死后,乙弗氏才被她做太子的儿子迁到西安与文皇帝葬在了一起。 

  乙弗氏之后不久,麦积山历史上又出现了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那是在北周时,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距地面80多米的地方,为其亡父造七佛龛,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散花楼,当时正赶上颇有文名的庾信随北周皇帝巡游天水。大都督李允信于是请他做铭记述这件盛事。这样就有了在麦积山历史上极负盛名的篇章《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

  麦积山者,乃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高峰寻云,深谷无量。方之鹫岛,迹遁三禅。譬彼鹤鸣,虚飞六甲。鸟道乍穷,羊肠或断。云如鹏翼,忽已垂天。树若桂华,翻能拂日。是以飞锡遥来,度怀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
 
  庾信字子山,他的这篇铭文记述了麦积山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在以后历朝历代,当人们说起麦积山的历史时,这篇铭文几乎都成了一个标志。如国民党开国元老于佑任就书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文传庾子山,艺并莫高窟。不过在麦积山的历史上,这篇铭文似乎又成了一个开头,因为此前的麦积山,更多的是显现了一种宗教的虔诚,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宗教之外的另一种文化形式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公元759年杜甫的到来,又给当时极度冷清的麦积山留下了萧瑟却又耐人寻味的一笔。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杜甫流寓秦州时,麦积山刚刚经历了唐玄宗开元22年的天水大地震,东西崖佛龛被一分为二,加之当时的安史之乱,所以他自然只看到了野寺残僧少的凄惨景象,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杜甫流寓秦州之后二十多年,中国历史上就发生了著名的会昌灭佛事件,我们现在已很难知道,麦积山是否因位置偏远且山路险绝逃过了那一劫。 

  唐朝以后,麦积山在雕塑方面再无大的建树,最多只是一些数量的积累,或者是一些修修补补。但是由于有不少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慕名前来,相关文章词采也因此多了起来,如五代王仁裕、清朝吴西川等。王仁裕在登临麦积山最高处的天堂之后写道:
 
  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清朝吴西川在《麦积烟雨》中写道: 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

  境胜端由险,梯危若未连。
  钟声路何处?遥想在层巅。

  宋朝在开封建国之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南移,加上由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逐渐被海路运输所代替,麦积山由此进入了将近一千年的幽居阶段。期间虽然也有一些善男信女涂彩塑像,供奉香火,虽然也有一些文人雅士寻幽探奇、登高怀古,但相对于北朝及隋唐,毕竟只是一种寂寞的延续。麦积山就这样静静地矗立了千余年,直到一个叫冯国瑞的人来到这里。
 
  作为一个现代学者,冯国瑞竭力想通过考古的方式证明历史真实的延续,并将麦积山这颗遗落在山野的明珠拭去浮尘,展现在世人面前。1941年,冯国瑞与友人徒步进入麦积山,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麦积山石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由此完成了关于石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麦积山石窟志》,从而引起了世人对麦积山的关注。他的这种思想也一直延伸到了现在,我们今天向联合国申报麦积山为世界遗产,其实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断地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佛祖从西方来究竟是要干什么?高僧们的回答其实很简单:教你认识你自己!其实就是要你明心见性,认识自身的价值,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世间万物皆有佛性,,就是佛祖也不过是个早觉悟了的普通人,由此看来,麦积山那些与真人大小相仿,脸上洋溢着世俗的恬静之美的菩萨、弟子包括供养人还真就体现了佛教的这种思想境界。

 

  佛龛由低到高是一种累积,历史从古到今也是一种累积。这就像是一种最原始的因果报应,反反复复却又自然天成。由宗教而文化,由自然而人文,麦积山实际上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是一种默立无言、却又博大精深的人生启迪,是一种该吃时吃、该睡时睡的真正的坦然与投入,或者就是平视神圣之后,那会心的一笑。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