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浙江普陀山的历史:观音圣地 震旦佛国

浙江普陀山的历史:观音圣地 震旦佛国

2010-8-13 16:47:57   网友评论来源:风景网  
   复制链接 |   

  普陀山的宗教活动可溯于秦,成为佛教圣地则始于唐代。

  相传秦方士安期生卖药东海边,曾渡海七上普陀,现存“仙人井”遗迹。西汉末年,梅福因朝廷政治黑暗,忠言得不到采纳。于是弃官归隐,最后遁迹普陀山,采药炼丹,修道济世。普陀山古称“梅岑山”,即因梅福而得名。现尚有炼丹洞、梅福庵等遗迹。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观世音菩萨现身,为说妙法,授以七色宝石,遂传此地为观音显圣地。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乘船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晓悟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此后,普陀山就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普陀山佛教各宗被统一归于禅宗。嘉定七年(1214年),宁宗御赐给普陀山宝陀寺“圆通宝殿”匾额,并指定山中各寺圆通殿均得供养观世音像。明清两朝帝王对普陀各寺院,或颁圣旨,或赠玉印,或建御碑,或赐物题字。如普陀山现存历史文物中,就有明万历皇帝颁赠给镇海禅寺(现法雨寺)的圣旨,清康熙、乾隆钦赐的海青袈裟,康熙御碑“海月常辉”的横额,光绪钦赐的玉印,慈禧画的牡丹图等。

  普陀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称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普陀山  历史  传说    
热门景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