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古代帝王封禅与泰山的自然崇拜介绍

古代帝王封禅与泰山的自然崇拜介绍

2010-5-24 16:07:35   网友评论来源:中国文化遗产网  
   复制链接 |   

  一、古代封禅

  封禅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神祇的一种宗教式的活动,其中以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唐代张守节在给《史记》作的解释中,给“封禅”一词作了极简要的概括,他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封禅的方式,在泰山上祭天和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二是封禅的目的是“报天之功” 、“报地之功”。同时,他还引用《五经通义》“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是他的封禅目的论的证据。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封禅目的的二重性是合理的。因为历代帝王,特别是有成就的帝王,他们政治目的性是十分强烈的,他们的行为带着鲜明的政治色彩。

 

  泰山封禅是一种规模盛大的祭祀典礼,其隆重的程度超过了历代历朝帝王登基的仪式。换言之,任何一位皇帝都有登基即位的仪式,但并不是每位皇帝都可以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自古帝王即位,都想上泰山封禅,但是,想封禅是一回事,能否封禅又是一回事,因为封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史记·封禅书》)。由此可见,帝王要上泰山封禅,则一定要有政绩,因为封禅大典是明时盛世的标志,所以被历代著名的政治家注目。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上泰山封禅,汉武帝要结束有汉以来70年边患上泰山封禅,唐高宗有“永徽之治”、唐玄宗有“开元之治”上泰山封禅,一句话,有“成功”可以告上苍,有德政可宣扬百姓。

  二、自然山川崇拜

  在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对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转换,人对自然现象运行的规则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以为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转换都是随意的和偶然的,并且是神秘的。对自然现象给予人类的艰难和威胁有恐惧感。人类的依赖自然和恐惧自然,就导致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崇拜。读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山海经》中的山神特别多。有人统计,仅《山海经》中《五臧山经》所载,山神之数约400位,真象葛洪在《抱朴子·登陟》中说的:“山无大小,皆有神灵”。神化是崇拜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比较原始、比较粗糙的崇拜方式。《山海经·西山经》载:“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尾。”《山海经·中山经》载:“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山海经·西山经》还载:“恒山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勿庸旁征博引,所谓“神”,不过是人造的幻影。显而易见,这里提到的蠃母山、平逢山、恒山诸神,或“状如人而尾”,或“状如人而二首”,或“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都是人与怪的统一,或者竟是奇与怪的综合。这种变态的造型,是人类进行心理寄托的标志。这种社会行为的文化心态,近代学者称之为“崇拜”。平心而论,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态,所涉及的内涵极其丰富,也极其复杂,远不是自然崇拜或山川崇拜所能概括的。所以,这里说的自然崇拜或山川崇拜,只是一种原始而简陋的形态。

  历朝历代,在5000年有记载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一个朝代,也没有任何一位皇帝不举行祭祀天地神祇的。我们先看秦代祭祀山川的情况: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史记·封禅书》)

  华山以西的名山大川,“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币各异”。从上文可知,祭祀名山大川,有春、秋两祭。“塞”,借为“赛”,是冬季报神之福。历史的惯性不仅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许多朝代,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现在北京的天坛和祈年殿,就是清王朝举行祭天仪式的地方。天坛和祈年殿是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物质见证。

  三、泰山崇拜

  自然山川崇拜,包含着泰山崇拜。

  泰山崇拜除了一般的山川崇拜的共同性之外,还有更特殊的因素。

  就泰山而言,其高度在中国高山中,并不是名列前茅,但泰山的名气却大大超过一般的名山。这首先是泰山虽不高,但它的造型却特别。泰山南侧,一片平原,主峰突现,直入云霄,人称“拔地通天”,“东天一柱”。在视觉形象上,显得特别高。不象其他名山,主峰被许多小山峰簇拥,虽有“众星拱月”之势,但在视觉形象上却大大降低了高度感觉,反而显得相对的矮。在没有科学的测量办法之前,人们常常依靠视觉直观判断,以为泰山最高,上通天庭,是合乎情理的。其次,泰山的位置是山东省的中部,以泰山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到燕山,东到大海,西到河南西陲,在这幅员之内,也确乎没有一座山的海拔高度可以和泰山相比。因此,说泰山“雄峙天东”,亦非过誉。需要指出的是,“崇拜”是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心理态势,属于人文范畴,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古籍中记载泰山及其地理情况的,首称《尚书》和《诗经》,《尚书·禹贡》说: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枲檿。浮于汶,达于海。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父,蒙羽其艺,大野既,东原底平。厥土赤埴,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这里记载的地理位置和特产,给我们描绘了山及其附近的人文环境。尽管《禹贡》是儒学的后世传人的作品,但其反映的事实大体可信。从《禹贡》的描述看,泰山周围,物产丰富。并且自周至春秋战国,泰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文化最为兴盛发达的地区,此时形成的一些著名学派,特别是儒家学派,其社会政治伦理与相应的文化心理,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有制衡作用的社会影响。

  在泰山周围,我们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依据是在新泰市刘杜乌珠台村的智人化石。1966年,在该村南凤凰山与玉皇山之间的沟壑中,发现少女左下臼齿化石一枚,其时间距今约5万年。同时发现的,还有马、牛、猪、鹿、虎、披毛犀等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这些发现,不仅说明5万年前泰山附近有人类生存,而且具备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和条件。

  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的人类活动更为频繁。现在已发掘的遗址有:泰安市郊区的大汶口遗址、泰山区省庄镇的柳杭遗址、莱芜市莱城区的汶阳遗址、郊区道朗乡大马村附近的龙门口遗址、郊区满庄镇西北的中淳于遗址、郊区徂徕镇汶河东岸的桥沟遗址等等。

  与大汶口文化时期同一类型的文化遗址──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遗址中,出土有陶器残片,有学者认为上面的图案反映了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

  按照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史料,例如《史记·封禅书》及其引用的《管子·封禅篇》,大约可以推知在原始社会中,东夷各部落就开始了泰山崇拜。

  西周到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期,著名的百家争鸣和他们的传世之作,给中国文化学术史以极其深远的影响,以在齐鲁两地成长而对中国文化心态产生深远影响的管仲、孔丘、孟轲而言,他们不仅对泰山崇拜,而且对泰山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管子》一书中曾收有《封禅篇》,专门记述泰山封禅的历史。孔子和孟子对泰山也很是关注。《孟子》一书不仅提到泰山,而且将泰山作为高大、稳重的意蕴注入行文之内,著名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就是孟轲在谈话时引用孔丘的名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显而易见,“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孟轲转述孔丘的话,孟轲转引此语,是作比喻,重在“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人将“游于圣门者难为言”淡化,强化泰山高,登泰山则心胸开阔,心雄志壮,是流传中的变化。至于孔丘,他不仅到过泰山,而且对泰山十分景仰。《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人生价值观念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可见泰山此时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高贵偶像。孔子是中国思想界的至圣先师,他本人光临泰山,一方面是泰山崇拜的事实存在,另一方面又强化着泰山崇拜,互为因果,相得益彰。今日泰山的“孔子登临处”和“望吴胜迹”还使人留连忘返、不胜其情,是泰山的光辉,也是孔子的光辉;是孔子的遗迹,也是泰山的胜景。

 

  从原始的天真到文明的困惑,人们对泰山的崇拜越来越强化,越来越复杂化。质言之,历史发展到西周、春秋、战国之际,泰山崇拜就由先人无知的天真进入哲人的深思熟虑,由简单的图画转换为精巧构思的著述,哲人的智慧之光,将泰山的形象照耀得更加光辉灿烂。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类的审美活动日益增多,审美意识日益复杂。自然,原本是人类依存和恐惧的对象,逐渐转化出审美的要求而成为审美对象,由恐惧山川云雨的变化到欣赏山川云雨的奇丽。于是,山,泰山又逐渐成为人们审美崇拜的中心,将泰山作为审美对象,歌唱她的形体高大,气象雄伟,使泰山进入了新的精神殿堂,成为一种体现新的价值观念的自然载体和艺术载体。

  总之,从远古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到后世的泰山崇拜和社会对泰山的赏识,在不断地强化泰山在人们心目的人文文化地位。

【分页导航】
   [编辑:王彦]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泰山  封禅  自然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