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过年一七,端节一日,中秋一夜,重阳一话”,反映了一年过节的概貌。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正”是一年的开始,为全年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忌讳较多,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地互相上门道贺祝福,讲“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一些吉利的话,叫拜年。初二以后,家家户户人来客往,探亲访友,设宴招待,尽情欢娱。拜年次序,俗称:“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姑娘”。这年活动,一直要续到初七、八,俗云:“拜年拜到初七、八,坛坛缸缸都洗刮”。
元宵
憖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也叫过月半。家家户户将炒熟了的芝麻捣碎成粉和白糖做成馅子,外包糯米粉做成“元宵果”,也有以糯米粉做成所谓“禾堆”、“鸡、鸭”等。此外,还以粘粘粉做成十二个粑,每个粑代表一个月份,成凹形,中间盛水,然后依次排列蒸熟,看有无水渍,以测当年每个月份的水旱情况,如个个粑凹处有水,说明当年雨水调匀,五谷丰收有望了,如哪个粑无水,预示哪个月将有旱情。元宵夜大放灯火,有“三十夜(除夕夜)的火、月半夜的灯”的说法。是夜,楼上楼下、牛栏、猪圈、秧田、菜地都要点上腊烛,旧时还要在睡床之下点一盏“七星灯”,谓之照虫蚁鼠耗。又取女贞、腊树叶焚烧炉中,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口中念念有词曰:“烧蚊虫、虼蚤、虱子、臭虱”。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剖竹竿为灯送祖墓,曰“送灯”。凡新春伊始玩了龙灯、船灯的,均要在此夜“煞灯”,表示当年玩灯已经结束,即将转入春耕生产。
清明
这个节日已流传两千多年了,《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十五日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扫墓是民间相延不衰的习俗,这一天远近人民都要杠锄荷刀,具备供品去上坟扫墓,砍掉坟上杂草,清理坟沟,摆设供品于坟前,烧香、鸣炮、跪拜、压坟头纸,叫扫墓,女叫“挂山”。群众还有习惯去采集蒿艾煮熟和糯米粉揉和在一起,以菜类为馅子,做成粑,叫“清明果”,又叫“清明粑”,据说吃了人口清洁,这一天,以天气晴明为好,俗云:“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简称端节,又叫端午节。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节前每家每户都要腌好鸡蛋(鸭蛋)或做好甜汤,包好粽子,节日全家团聚一起,吃粽子、咸蛋和五香茶蛋等,饮雄黄酒。昔日中药铺还上门向乡民送雄黄和香包(以中药香料做成),每家每户门上插菖蒲和艾。用雄黄酒洒在房屋四周,以驱虫蛇。处在修河之滨的三洪等地还组织龙舟赛,气氛非常热烈。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曰:“鬼节”、“孝节”,民间视之甚重。传说地官赦罪,祖先回家,故备菜饭酒等,摆设成席,如宴活人。还要烧香、鸣炮,迎接肃然。活人要奉陪至夜送,然后烧袱送驾。袱,以草纸包好,如前所述,写好亡人姓名和孝派人姓名,具办冥财包数等,表示尽孝,慎洏终追远。凡至亲人等新丧,要做“新七月半”,亲戚和族人要写纸包袱,焚给亡人。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因其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节,又曰仲秋季。是夜摆设月饼、花生、瓜子、果品等,全家团聚赏月。
冬至
为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集解》:十一月中,终黄之气,至此而极也,故名冬至。此日或前三日,各家均备香、纸、鞭炮祭扫祖墓,为祖墓竖碑立石,迁坟改葬,多在此日,不另择时。
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到,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自然而然地追溯到自己的祖先,于是祭祖这风又在盛行。
小年
又称伢崽年,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河南籍人为二十三日。这一天有打扫环境卫生的习俗,全屋上下,以至猪栏厕所,都要全面打扫,清理屋前屋后阴沟,处理垃圾。旧俗于是夜向灶神敬香烧纸,供糯米糖于灶上,据说是送司命上天,用糖糊住其嘴,上天不及妄奏凡间坏话。自小年后,节日气氛逐渐浓厚,民谣有:“二十四,掸扬尘;二十五,捆衾铺(外地客开始起程回家);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捣粑日;二十八,剃头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日,劈劈啪啪(放鞭炮);初一日,拜年客”。
年福
又称过大年。一般多在腊月最后的一天,但也有提前到二、三天的。过年民间视为大事,十分重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做工的,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日夜兼程赶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在过年各种支出较大,花钱较多,有“年难过,月难当”、“大人怕过年,小孩望过年”的说法。吃年饭,一般安排在早晨,但人口众多之家,如兄弟析家,父子分居,也有分别安排在早、中、晚的。吃年饭前,要贴好香火、春候、年画等,当地人香火为“天地国亲师位”,河南籍人“祖宗昭穆神位”,神龛桌上摆列供品,点香烛、鸣炮,敬天地祖宗。然后,老幼有序,入席安座,团聚一起,共庆丰收。
除夕
为腊月三十夜,屋内灯火辉煌,全家烤火守岁,又叫守岁,长辈为小孩发压岁钱,守年通宵达旦,传说是夜天上诸神下界,察访凡间民情,区别善恶,在门头上打印为记,故有的地方入夜门头挂 ,午夜过后取下,使门头无痕迹,天神莫辩,不致降灾于人间。午夜过后,静听鸡、犬、猫、牛的叫声。以牛先叫为来年丰收的预兆。交了子时后,大门“财门”,烧香鸣炮,送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