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抢到宝木就要同心协力
日本人对宝木痴迷的原因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据传,那时西大寺观音院刚刚建成,一位来自奈良的高僧将一种叫“修正会”的仪式传入此地。在这个仪式上,僧侣们把庙里的宝物用“牛玉纸”包好,放在千手观音像的背后,供奉14天,祈祷国家安定、五谷丰登、人民富足。仪式结束后,用来包宝物的纸由住持赠给年长的信徒。得到牛玉纸的家庭一年内果真顺顺当当、丰衣足食,于是,信徒们每年都来争抢牛玉纸,会阳节的风俗由此形成。到了五百年前的室町时代,易碎的牛玉纸演变成杉木制成的宝木。当时的住持忠阿上人规定,由寺院抛下两块宝木,男性信徒自由争抢。
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因为不仅抢夺场面异常激烈,而且庭院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勇士在搜寻目标,伺机下手。且山门之内不受世俗法律约束,庙会公告写明“一切伤亡事故责任自负”。因此,这需要每一个参加者拿出足够的勇气。
参与的男子们都穿着传统的兜裆布,兜裆布按照传统方法先在腰部横绕几圈,然后在两股间竖绕一道,打开后有十米长。系兜裆布得有别人帮忙,竖着的这一道要特别用力,系的时候同伴把布背在背上像用力拉车一样狠狠使几下劲,才能把兜裆布拉紧。多数被系的人都疼得嗷嗷叫。据说,兜裆布沾了水还会紧缩,让穿的人简直如同上刑一般。穿戴完毕,男人们喊着口号成帮结伙地出发了。
午夜一到,所有的灯火一起熄灭,两块宝木被一块儿从殿堂的二楼抛下,人群顿时像水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你挤我,我推你,有的人甚至骑在别人的身上。当宝木被人抢到后,人群渐渐地围成几个圈,慢慢地移动,走出寺院。争夺宝木的仪式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