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山东济南灵岩寺: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

山东济南灵岩寺: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

2010-11-18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复制链接 |   

  静静地望着寺门,感觉灵岩寺的门像是一只睁开的眼,看透了人间百态、世事沧桑。寺内寺外一扇门,却隔开了两重世界,一个世俗的空间、一个佛门净地,一面喧嚣、一面幽静——人性和佛性,后者本源于前者,却萃取了前者、升华了自身。很多时候,两种境界并非冰火两重,更像是一架无形的天平,各自一端,此消彼长。其实,人人皆有佛性,只是启蒙与否的问题,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在人心,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寺内的空间是万物沉寂的海,寺外的世界是波光潋滟的河流,映现浮世轮回的悲喜沧桑,而海是博大宽广的,海纳百川,所有的江河终归要汇集进来。

  步入寺门,迎面便是那棵千年古柏,树干苍黑多黢,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岁岁华生翠叶。细密的雨丝随风轻飘,温柔抚弄叶片,叶子便微微颤动起来,和着殿角悬挂的铜铃轻歌曼舞般律动。一旁的石崖,一股清泉顺流而下,跌入石壁下的浅水池里,飞溅起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如浅唱低吟的梵歌。

  且不说柏檀叠秀、泉甘茶香,也不说高耸入云的辟支塔、神奇玄妙的铁袈裟,单是那四十尊惟妙惟肖的罗汉塑像就无与伦比。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或勇猛愠怒,或和善老成,或据理力争,或闭眸沉思,或俯首低吟,或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或清姿秀骨,或雍容华贵,一个个口目传神,衣袂飘逸。因为雨天的缘故,千佛殿内的光线并不明朗,眼前有些迷离,尊尊罗汉仿佛动了起来——你们是大智慧的象征,我有很多疑问存在心里,告诉了你们,能帮我解答吗?

  走出千佛殿,沿着山间小径绕过几道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林便出现在眼前。石塔造型各异,或方碑,或钟鼓,或经幢,或亭阁,浮雕线条流畅细腻,精美绝伦。塔是僧侣自然生命的终结归宿,肉体的消逝或许只是形式上生命的终点,在他们的哲学里,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不仅仅是自然生命的延续,甚至是一种提炼和升华,从此岸至彼岸,从人性到佛性,从世俗的河流汇入智慧的海洋——一个佛国。遁形于世俗,或许在更高境界里被更多地强调成潜在的气质,而非外在的单纯具体作为,“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凡俗的视野仅仅如此而已。灵岩寺缘起于高僧大德,有过辉煌,也曾经冷清,但品评只是外人,自己固守了自性清净,青灯古佛,悠悠钟磬,心如莲花,千百年来静守清规戒律,孤独但不寂寞。

  “菩萨洞”、“一线天”皆在壁立千仞的山顶部。登上这两处景观,看到有人站在山石上禁不住长啸上一声,又有人跟着放声大喊,回声从深山幽谷中隐隐传来,似乎是灵岩寺对这一颗颗童心复萌的赞许。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灵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