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贵州并不是白银的产地,哪有如此之多的白银供应?所以年代早些时基本上都是到邻近的湘西购买。以物易物。后来看了一些资料得知,苗族历史上银饰的加工原料,主要是银元、银锭。这意味着苗人日积月累攒下的其实还真正都是货币银子,然后再投入熔炉熔化,重新铸造、加工成银饰。由于每个时期银元的纯度不同,所打制出来的银饰的质量也就不同。比如在用银量最多的黔东南地区,据说在民国时期,雷山之北的银料来自大洋,纯度相对较高;而雷山之南的来自贰毫,成色就差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府每年都会低价调拨一些民族专用银来供他们使用。
不过,考察一下苗族的历史发现,苗族用银的现象并不是古来有之。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贵州迄今为止发现的考古资料中,暂时还没有证据表明,从汉代到宋代这一阶段中,苗族有用银作装饰的风俗。在史籍、文献资料中查寻,也是如此。不过却另有意外发现:即服饰的变化与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与利用紧密相连。
黄帝时期的九黎首领蚩尤的衣着就不去追究了,因为那毕竟是一种传说。到秦、汉时期,居于今天湖南一带的苗族——古称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服”。一句话就点明了当时苗族已经掌握了从树木、植物中提取制作服装的原料和染料的技术,并且喜欢穿颜色丰富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