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珍贵国礼
新中国成立后,曾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潍坊嵌银漆器获得了重生。党和政府本着“保护、发展和提高”的原则,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1954年9月,由19名老艺人组成的嵌银生产合作社,租赁了 3间平房生产嵌银漆器,1956年开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196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摆设一座有嵌银图案的巨型立屏。潍坊嵌银艺人经过悉心研究和加工,将展现青岛海滨美丽风景的金银丝活龙活现地镶嵌在了立屏上。这座名为“春潮图”的巨屏高3.65米,宽5.45米,屏座厚1米,古朴庄重,精美典雅,色泽夺目,成为人民大会堂的一道风景。1967年初,嵌银合作社改名为潍坊嵌银厂。
今年5月26日,我们走进潍坊嵌银厂。进门迎面就是展厅,立有一屏风,那精细的雕刻,流畅的嵌丝,新颖的构图,看一眼就觉得不凡。里面的展品更是精彩纷呈,那方正的写字台,古朴的博古架,本来就有着文化的气息,再嵌上金丝银丝,更是增添了几分典雅和大气。再看那用丝丝银线嵌出的花卉,似乎让人嗅到了缕缕花草的香气。
循着“丁丁当当”的响声,记者来到展厅对面的木工车间。师傅们正在忙着下料、烘干、制作和安装。一件木器合成后,在这里就算完工了,但工人师傅说木器合成对嵌银漆器产品来说仅仅是开始,大量细致的活儿还在后头,因为接下来才是嵌金丝银丝。在嵌银车间,记者看到,那纤细的金丝银丝在师傅们手指间翻腾跳跃,信手拈来,便丝丝合规入矩。慢慢地,一幅图画就逐渐显形,光亮耀眼。
由于潍坊嵌银漆器集观赏、使用、收藏价值于一身,遂成为珍贵的馈赠礼品和收藏品。50 多年来,潍坊嵌银厂先后为中南海、玉泉山、天安门城楼等地方的接待厅,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室提供配套装饰。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也时常以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赠送国际友人。 上世纪 50年代,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过外国友人嵌银手杖。1961年,承外交部之托,特制嵌银砚台、墨盒等文具,为周恩来总理与世界各国签字时所用。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将潍坊嵌银套八文具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 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士收藏有潍坊嵌银漆器。潍坊嵌银作为国家之宝、民族之宝,在对外交往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