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街的形成,始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初年,那时,在大昭寺周围,在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中间,已经出现了长短不等的街道,还有出售境内和境外商品的市埸。到了公元十七和十八世纪,在祖囯内地,是清初的康(熙)乾(隆)盛世;在西藏,是郡王颇罗鼐和七世达赖主政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颇为繁荣,拉萨城区有了较大拓展,一条条街巷,以大昭寺为中心,朝四面八方幅射,街巷与街巷交叉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街口,一处处市埸。佛教寺院、王侯宮堡、贵族府邸、商业铺面、平民住宅,在街道两边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成为一片雪山环绕的繁华世界。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萨老城还保留着浓郁的中世纪味道。只是有些旧官员贵族的房屋改成了机关或学校。内部结构变了,外貌並沒有变化。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拉萨开始了旧房改造,但房屋的造型,街道的走向,基本上还保持了原有的形制。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拉萨老城发生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巨大变化,新的楼层、新的街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原有的老街,原有的房屋,逐渐从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消失或不再引人注目。
对于拉萨古城如此惊人的巨变,我的感情是复杂的。也许应该承认,这是一种社会变迁的规律。然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拉萨生活多年、对它的历史文化了解甚深的人而言,它往日的古老韵味和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仍然让我充满着眷念。於是,我有一种愿望,把自已知道的某些老街、老房子以及老房子里的人物事迹写下来,作为一份历史和民俗的记录,留给后人和历史学家、人文学家参考,尽管这些老街、老房子在时空中可能巳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