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清朝的直隶总督们:重辅权臣的悲喜长剧

清朝的直隶总督们:重辅权臣的悲喜长剧

2010-8-30 2:00:00   网友评论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姚奕
   复制链接 |   

  清代直隶总督任职比较复杂,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等五种。总起来说,这五种情况都在直隶总督的统计数目之内。因此,直隶总督共经历了74人、99任。

  从雍正年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就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如果以实授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是乾隆年间的方承观、道光至咸丰年间的讷尔经额以及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

  著名总督李鸿章:任期最长毁誉参半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

  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直隶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