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成名史
在 200年前公墓建成初期,巴黎人可不太情愿埋葬在这一当时还被视为远离巴黎的东部平民区墓地。1804年,这座由曾经负责设计巴黎股票交易所大楼的著名建筑师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Alexandre Brongniart)按英式花园风格设计的占地面积44公顷的墓地只有孤零零的17座坟墓;到了1812年也才增加到833座。
为了提高拉雪兹神父公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当时管辖巴黎的塞纳省省长决定把著名爱情传奇人物阿贝拉尔(Abérard)和爱洛伊丝(Héloise)以及作家拉封丹(La Fontaine)和莫里埃(Molière)的遗骸隆重迁入墓地;而这一用现代言语可称之为“名人效应”的招数在当时的法国却居然也能奏效!拉雪兹神父公墓从此走俏,人们争相购置或租赁墓地,到1830年,墓园已有近3万3千座墓穴;而且墓园四次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拉雪兹神父公墓比较出名,不仅因为有巴黎公社社员墙,有法国和世界名人,还因为这里接纳了许多外国人。有专门的区域安葬“二战”中被杀害的犹太人。
据统计,拉雪兹神父公墓目前是巴黎14座墓地中最大的一座,200年来累计安葬1百万名死者;现有墓穴10万座,在葬人数近30万人。每年有近500至 600座墓穴因无人维护或被遗弃而重新收回并再租让;但是,拉雪兹神父公墓现早已因其名声而“寸土如金”,即便是有钱人,也是“一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