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旧俗甘蔗节
“三月二十八,洪山敬菩萨,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这是50多年前流行于武汉的一首民谣。寥寥20字勾勒出武昌旧俗甘蔗节的一个侧面。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象宗敕封守护泰山的神祗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民间称之为“东岳 大帝”或“东岳菩萨”。
因此积习相沿,认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诞辰。每年这一天,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停业休息,一般寺庙多半要举行“天齐会”。 尤其是武昌洪山宝通寺,香火更盛,从早到晚,撞钟、 击鼓、敲磬。钟声、鼓声、磐声伴随着木鱼声、念经声, 不绝于耳。在烟雾缭绕中,一些善男信女们跪在神像前的薄团上,虔诚地磕头,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和亲人 在“福、禄、寿、喜、形等方面如何如何。随之而来的是许愿和还愿。愿仪的大小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而定,有上油、桂红、抹金、献匾或布施若干钱财等等。最后还要抽签。请和尚核对解释签文,预卜财运、官运、文运、婚姻、子嗣或流年吉凶。 每逢这种盛大场合,初见世面的沙弥往往手足失措;而善于应酬的知客、方文则忙而不乱,按照“檀 越(你家称施主)不同招待异”的宗旨办事:“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有的并请到禅房,“馔 设伊薄(即伊蒲馔,佛寺素席)酒泛香”。如果有“佳客”“夕阳西下尚徘徊”时,还有人上前逢迎,“邀向禅 林听暮钟”。这些描写见于1920年至1922年间蔡寄鸥等人就此写的《洪山竹枝词》中。 在众多的香客中,还混杂了两种人:一种是游山玩景,去观赏宋代的摩岩刻石、相传是抗金名将岳飞手植,实际上是清代人补种的松树、元朝建造的“七级 浮屠”洪山宝塔和明初雕刻的形态生动的石狮等等。 还有一种是专为看女人。存心“猎艳”的。《洪山竹枝词》中就叙述了“青年子弟太轻狂,步步窥人在路旁”,“赵家燕瘦玉环肥,引蝶招蜂逐逐飞”的情况。其实,像这类“打围”的轻薄行为,旧社会在人多处是屡见不鲜的,并不是洪山庙会的特产。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李涵秋的《广陵潮》中就有过出色的描写。 在那一天,洪山上卖甘蔗的小贩特别多。价钱相当贵,钱带少了的人只好买麻花吃。“钱多吃甘蔗,钱少吃麻花”的民谣就是这样产生的。这种迹象在汉 口、汉阳的寺庙举办“天齐会”时很少见。清代道光末年(1841-1850年),叶调元写人们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到汉口东岳庙敬香,也只是突出庙前有徽调班 子演出,“名是敬神终为戏,逢人啧啧赞徽台”,并无 一语提及甘蔗。
为什么甘蔗节仅仅盛行于武昌呢?据说元末农民徐寿辉起义,在蕲水(今浠水)建都称帝后,派遣邹 普胜智取武昌。约定在城内接应的人,手持甘蔗为号。邹部官兵进入武昌城,看见人家门前有甘蔗渣的概勿侵犯。从此以后,武昌民间遂流传在这一天吃甘 蔗可以免灾的说法。还有些老人讲.这天吃甘蔗可以 清火明目,是否有科学依据和实际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随州节日礼俗
春俗,在立春前一天,官吏迎春于东郊,远近老幼杂处观礼欢呼,以竞观为乐。立春之日,官吏亲击鼓三,然后鞭土牛,称之为“击春鼓”。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贺新年晨五鼓设香烛,陈果饼,酒食,拜神祉,依序拜尊长, 非至亲不面贺,惟以红帖投其门中,通名候问,三日之后,亲友往来宴会为乐。元夕,吃粉团,演灯。
人日(正月初七),以七种菜为羹,视该日阴晴以占卜疾病祸福。
谷日(谷旦),以阴晴占卜年中农作物收成的丰歉。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做豆糜加油膏其上群聚则食。其夕迎紫姑, 以卜测蚕桑和其它事。在上元节前三日,剪纸为灯,缀以五彩或架彩横棚于街道上,垂灯于下或藏悬诗以试猜测,或聚族人为龙灯,或披锦为狮猊。前面由鼓吹引导,十三日, 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檀板度曲,箫鼓相答,火树互角,卜夜为欢”。至十九日止。
社日,仲春时约在春分前后,即立春后第五日,农家具牲醴,祀土神以祈年。
花朝日(即花朝节),于仲春二月十五日,即百花生日,以春争正中,百花争望之时, 故随州以此日为女儿穿耳,留发,婚事中(纳采,问名),多以是日为吉。
踏青(三月初三),是日三五成群,出郊踏青,欢沐春光。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扫祭亲友坟墓的时节,多于坟墓上插柳枝或做纸幡挂于墓前,或陈食物供享或焚化纸钱,纸物以表悼念之意。
端午节(五月初五),为人采艾蒿,菖蒲悬于门上,以驱毒气;饮雄黄酒, 小儿则涂雄黄于额上,以驱散时疫;又组织龙舟竞渡,投角黍于水中,以吊祭三闾 大夫 屈原。
伏日(伏天的总称),这里指伏天中祭祀的一天,随人多制六一散,香薷饮等,以祛暑气。
中元(农历七月七日,亦称七夕乞巧或鬼节),多以冥纸,羹酒祀祖先,僧道做法会超度亡灵,或称盂兰盆会。并以纸做盘,膏以松蜡,注油点燃为灯,置于水中,动以万计, 时称放河灯。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家家户户以月饼,瓜果,宴集赏月,亦彼此互饷互食。
重阳节(九月初九),士大夫多于此日采茱萸携酒登高,与同伴相吟咏唱啸。 或做糕互相赠馈,多以篱落黄花造酒。
报赛(亦称社日,农历十月初一),秋收后,农家蒸米饭做糍粑,以雄鸡祀土神。 春为祈谷,此称报赛。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有农家以果饼,糯粥为馔,并以此日为女儿穿耳,问名, 为吉日。
祀灶(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家户户以糖果祀灶神,并以刍豆为灶神饲马。 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农历最后一日(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做面食,具白果祀神,换桃符, 写春联,往来辞岁,饮团年酒,吃团年饭,街巷张灯结彩,表示喜庆,通霄达旦,箫鼓鸣奏,爆竹鞭炮之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