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民风民俗 > 秦腔艺术陕西话 陕西地区的民风民俗

秦腔艺术陕西话 陕西地区的民风民俗

2011-1-24 17:02:53   网友评论来源:百度贴吧  
   复制链接 |   

   山阳面花俗 

  山阳传统风俗之一是逢年过节,红白大事作面花。 

  面花是用上等麦面掺和鸡蛋、香油、调料揉合面剂,以剪刀、镊子、梳子为工具,把面剂捏塑成各种动植物或花卉,再涂上颜色,放进油锅炸熟,这些面花外形美观,吃起来香甜,既可当风味食品,又是艺术品。 

  面花因用途不同,制作方法与含义亦不同。 

  果子:供节日亲友客人招待茶点及小孩日常零食。一般制作是用花椒水和面,剪成松、竹、梅、兰、菊等花叶形象,用油炸熟。
 
  供献:过生日祝寿、丧事祭灵。一般按蒸馒头程序做,面发酵揉光滑后,用剪刀、梳子或其它印模模塑成各种动物形象,蒸熟后按不同用途点颜色。给老人祝寿做成福寿蟠桃、五福捧寿、麻姑献面等。给小孩过生日做成活泼的小动物、鲤鱼、兔子、麻雀、蝴蝶等。供献祭灵:多做成金童、玉女、牛头、马面、盘龙、卧虎等。 

  插花:玩赏献祭,一般做法近似锞子,花色主要有仙桃、石榴、玫瑰、海棠、牡丹等,不同的是每个面花下插一竹扦,随风飘动,供人玩赏。这种面花多用于老人下世及三周年祭用。民间传说吃个这种面花可消灾弥难。有的房中插面花则出吉祥之兆。 

  奇特的嫁妆---腌菜 

  汉中地区有句俗语:“嫁妆没腌菜,女儿头难抬”。当地风俗,嫁妆中必须有腌菜。女儿长到十七八岁,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做“嫁妆菜”。其品种越多,女儿显得越光彩。这风俗,在南郑县的南海、红茶、黄官等区,尤为讲究。
 
  “腌菜”是陕南巴山地区的特产,味淳色泽亮:凡品尝过的人,无不为其美味叫绝。久有“开坛香十里,尝过永留味”之说。这种菜制作精细,品种较多,像春波浪、椿芽子、茴香菜、春笋等均可制作。因所有菜都不用切,捆把人坛,故又称“把把腌菜”。这种菜不仅是嫁妆必备品,也是招待宾客的佳肴。而嫁妆中最为光彩的是“腌菜酒”和“腌菜茶”。 

  “腌菜酒”是新婚之夜“闹房”仪式中的必备品。桌上摆出各种腌菜,并配有酒、糖、水果等。新郎新娘坐在一起,闹房的姑娘、小伙子围坐在一圈,边吃边喝,连唱喜歌。吃“腌菜茶”,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先将“陪嫁腌菜”摆起,再泡上浓浓的巴山茶,然后请亲友和双方亲属围桌而坐,喝茶品茶。同时,亲友们还要挨次歌唱助兴,如: 

  “妹子手巧好嫁妆, 
  什锦腌菜喷喷香; 
  老汉吃了腰不痛, 
  小娃吃了不尿床。 
  妹子贤慧郎勤俭, 
  劳动致富建家园。” 

  奇特的嫁妆---腌菜,也有她美妙的传说: 

  一年秋天,春香姑娘早早地在园子里栽上青菜,好好的作务,准备给久病的婆婆贮备青菜,让婆婆一年四季有菜吃。冬去春来,青菜叶长得绿旺旺的,叶片大张大张的;春香一片一片地扳下许多,用这样那样的办法,一次一次地试验着,如何能保护好青菜,让它不黄不腐烂?但一次一次的失败了。一次,她发现炒熟了的青菜,因为里边有盐,能放两三天不坏。于是,她又扳了满筐青菜,在河水里洗得干干净净,在太阳下晒个半天,然后用盐抹了,用棕树叶子捆成一把一把的,把它装在坛子里。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她又从坛子里掏出来,嗬,一股香味儿立刻冲入鼻孔。她再撕下一些放在嘴里一嚼,怪好吃的,挺有味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即拿了告诉婆婆,婆婆一尝,也喜欢得眼睛眯成了缝儿。第二年青菜长高了,春香把保存在坛子里的咸菜拿出来:用油炒了端给婆婆吃,婆婆高兴地连说:“孝心,孝心……真是一片孝心啊!”

【分页导航】
   [编辑:刘芳]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陕西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