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牌坊
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隆中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隆中牌坊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四柱脚深埋土中,四周出土处铺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个纹头砷石支撑。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古隆中”牌坊中间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渔樵耕读及二龙戏珠,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者陈维周。
诸葛草庐
公元1987年重建的仿汉建筑,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此作《隆中对》。诸葛草庐按照孔明当年居住诸葛草庐的风格设计,陈设简单,一琴一剑,几卷书简而已。但是诸葛亮却能在这方寸之地洞明世事,纵论天下。 武侯祠: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 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三顾堂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诸葛亮和刘备见三顾堂面的房屋已经遭受到全面破坏,现在存在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重新建造的。
隆中书院
卧龙深处: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相传诸葛亮常在此交友聚会。
躬耕田
乐山与隆中山之间的诸葛亮庙冲的一百多亩田地。当年诸葛亮躬耕陇亩于此地。
小虹桥
是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出入必经之桥。
六角井
是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时生活用水井。六角井隆中书院
公元1987年重建,原为武灵王学业堂。
老龙洞
是一处泉水溶洞,诸葛亮当年躬耕陇亩,引此水灌溉。
腾龙阁
位于隆中山巅。它是一座内高十层,外观五层,气势雄伟的楼阁。
抱膝亭
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后人凭吊诸葛亮抱膝长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