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字海峰,宁远卫人。他早年投军,驰骋疆场,勇略素优,万历末年由下级军官擢升加衔备御,先是驻守辽阳、义州一带,以后成为“五挂将军印”的宁远名将。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朱梅在太康堡(今义县城西)加功升任游将军。接着被调任山海关安抚地方部族工作。翌年七月,由抚夷游击升任抚夷参将,重点负责安抚歹青部族。蓟辽总督王象乾多次派遣他与索朗、插汉等部议款抚赏,政绩突出。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朝廷在“叙蓟辽抚夷功”时,朱梅又由参将升为副总兵。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迅速摆成层层围攻阵势,在这一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驻守关门的蓟辽经略高第与山海关总兵杨麒拥兵不救。在满桂、朱梅等辅佐下,袁崇焕以不足2万的守军坚守城池。朱梅担任北面防务。翌日,努尔哈赤指挥大攻城,战斗非常激烈。据《明实录》载:“马、步、车、牌、梯、炮、箭一拥而至,箭上城如雨,悬牌间如猬。城上铳炮迭发,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一连恶战了三天三夜,后金军被炸得人仰马翻,伤亡惨重,用拆掉的房木焚烧抢回的尸体,黄烟蔽野,日月无光。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亲自督率将士攻城。城上明军倾力死守,同时将10门大炮一起点燃,轰开一条条血渠,人马尸骸,残肢断戟,纷纷乱落,后金军不得不败退而回。在这次宁远大捷战斗中,朱梅不仅独挡北面,而且应援西北角,功劳仅次于满桂,当年四月,朝廷下旨,朱梅升任代理都督佥事。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率15万大军来攻锦州,后金兵分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更番进攻西、北二隅,朱梅等协助总兵赵率教坚守。后金军一连攻了二十余天,也没能得手。于是后金军绕过锦州,向西进兵围攻宁远,宁远将士决心死守,与后金军拼死决战。在坚城、精兵、锐炮面前,后金兵抵挡不住,败回沈阳,这就是天启末年有名的“宁锦大捷”。在这些战斗中,朱梅冲锋陷阵,更显露出他的勇略,倍受朝廷赞赏。巡关御史梁梦环奏称:“辽将朱梅等,皆百战百胜之勇。”
八月,因宁锦大捷功,朱梅受奖,并加升一级。九月,在吏部叙援师救锦功时,又加升分为都督同知。十月,朝廷下旨:“给朱梅征辽前锋将军印。”这是他首次挂将军印。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兵部给御史张养疏的复文中称:“总兵朱梅,身备前茅,屡婴强敌,虽云有年,矍铄尚在。”四月,新任辽东巡抚毕自肃一到任,即上疏“留前锋总兵官朱梅原任”,并得到朝廷批准,朱梅又二挂将军印。同年五月,朝廷下旨:“朱梅为都督,前锋将军,镇守宁远等处总兵官。” 于是朱梅三挂将军印。期间,后金军又攻入大凌河以西的高桥、朱家洼、塔山等地。他勇略兼备,率兵拒敌,均将后金兵击退。七月,发生“宁远兵变”,13个营的士兵因欠饷4个月冲进各衙门,把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绑在谯楼上逼要欠饷,并乱打一气。兵备副使郭广向商民筹借5万两银子发给士兵,才把抓去的官员放回,不久毕自肃因不堪折辱自杀,朱梅也抱病解任。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军10万铁骑,绕过宁远一带袁崇焕防线,从喜峰口、龙井关入关。十一月初攻下遵化,直带京师。袁崇焕闻讯,立即派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星夜驰援遵化,随即又调辽东大批将领率所部人马火速赴京勤王。袁在向处遣将布防时,对朱梅委以重任,并向皇上奏疏:“臣又虞关门为蓟辽咽喉,须重将镇之,即以朱梅守。”从而朱梅再署平辽将军,即四挂将军印。
十二月,督师袁崇焕被陷下狱,朱梅也卸任回到宁前。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主持抗敌军务,写诗恳请朱梅,他再度出山。翌年正月初,后金军先破永平,又攻抚宁二日不下,遂分兵攻打山海关。总兵官朱梅和副将宫帷贤等率官兵13000人守关,经朱梅悉心调度,严阵待敌,后金军终未得手,只好撤兵西去。二月,朱梅又收复了建昌营。同年四月,朝廷批准大学士孙承宗的奏请,朱梅五挂将军印。五月,朱梅率马、步官兵收复了迁安,各路兵马亦相继收复遵化、永平、开平、滦州等地。皇太极见大势已去,取道冷口退兵而去。战斗结束后,原山海关总兵宁伟还镇,朱梅亦解任告老还乡。崇祯十年(1637年)春,朱梅病卒。三月三十日,崇祯皇帝痛悼志哀。四月二十一日,崇祯又遣员来御祭,祭文称:“帷尔勇略素优,忠诚独抱,戎行奋武,累立奇勋。授阃专征,百经血战。至于解围宁锦,克服建、迁,壮山海之厄防,屹长城于万里。”高度评价了朱梅戎马一生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