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从秦朝到共和国:有文字记载的大理史

从秦朝到共和国:有文字记载的大理史

2011-3-4 15:45:49   网友评论来源:新浪博客  
   复制链接 |   

  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滇池湖畔大观楼,慨然有感,作《大观楼长联》。其文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上联写滇池美景,下联发亘古之思。其中写云南历史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句,无一句不与大理相关。每读此联,不免长太息以掩涕兮。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苍山洱海之间的历史足迹,或者已付笑谈,或者已经湮灭无迹。在仍然美丽的家园里,后代的人们依然在为衣食而忙碌,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又会到那里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轻快地走向虚无。

云南驿

  大理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迹众多,琳琅璀璨。历史上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曾在这里建都,公元8至13世纪的500多年间,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我国同东南亚、南亚诸国进行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证明,从远古开始,就有古代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并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了水稻种植(最新的考古材料则证明大理地区在5000年前就已有人类在此生产和生活)。到秦汉时期,大理已经和内地有了密切的联系,并屡见于史载。说到大理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长联中关于云南历史的高度概括:“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都和大理有关。

  秦朝

  公元前211年,秦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夷”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这是中央王朝对大理地区正式统治的开端。

  西汉

  公元前二世纪,大理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当地居民与周围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汉武帝在建立蜀到身毒(今印度)的商道时,受到“昆明部落”(洱海一带的先民)的阻挡,于是在京城长安“凿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这就是大观楼长联中所述的“汉习楼船”。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击败了“昆明部落”,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邪龙(今巍山)、比苏(今云龙)四县,打通了蜀到身毒的商道,开辟了我国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大理成为这条商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三国

  公元三世纪初,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统称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蜀汉初,孟获造反,诸葛亮率师南征,平定叛乱,在大理地区重新设置云南郡,郡治在云南县(今祥云县)。

  唐朝

  公元621年,唐王朝派人到大理地区招抚“昆明部落”。贞观年间, 唐朝政府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南诏国(公元738年—902年) 公元七世纪,大量汉人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大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落间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和彼此兼并,形成了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 其中的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公元八世纪,南诏在唐朝政府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大理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 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唐王朝与南诏立铁柱,盟誓交好,南诏首领先后接受唐王朝的“云南王”、“南诏”、“滇王”等封号。这就是大观楼长联所说的“唐标铁柱”。但是由于南诏势力的不断扩大,唐与南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两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唐王朝两次战败,损失惨重。后来为了联合抗击吐蕃,唐王朝与南诏又于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以大理地区为中心,不断扩展统治范围,全盛时的南诏东接贵州西部和越南北部,南括西双版纳,西抵缅甸北部,其疆界超过了今天的云南省。南诏国都原在蒙舍州(今巍山县),皮罗阁时期迁至太和(今大理太和村),异牟寻统治时期又迁至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后来的大理国也以此为都城。

  南诏后期,宫庭内乱。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南诏灭亡。

  大理国(公元937年——1253年)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大理白族人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

鸡足山山门——灵山一会

  大理国统治云南三百多年中,大理国王先后接受了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云南大理国王”、“上柱国”、“大理国王”等封号。但宋王朝也没有对大理国进行政治军事的干预。史载宋太祖曾用朱笔指点大渡河说:“此外(即大理国疆域)非吾有也。”这就是“宋挥玉斧”的由来。

  元朝

  公元1253年,忽必烈亲率大军过大渡河,以革囊渡金沙江,直趋大理,灭大理国。史称“元跨革囊”。第二年,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经两年多征讨平定大理,在大理地区设置了二个万户府。公元1274年,赛典赤任云南平章政事,建立云南行省,行省长官驻中庆(今昆明),行省以下设置了路、府、州、县等机构,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大理路、鹤庆路等。从此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转移到昆明。为了纪念忽必烈平定云南的业绩,公元1304年,在原忽必烈驻军地、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立下了“元世祖平云南碑”。段氏力量依然雄厚,世袭大理军民总管,与昆明的梁王成分庭抗礼之势。

  明朝

  明朝在元朝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对云南的统治,洱海地区设大理府,统领四个州、三个县、一个长官司。从明代开始,大批汉族移民进入洱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清朝

  清朝仍置云南行省,大理地区设大理府,建置与明代基本一致。公元185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云南爆发了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义军以大理为政治、军事中心,团结各族人民,与清政府展开长达十六年的顽强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中华民国

  公元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192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通令,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置了大理、祥云、凤仪等十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剑川白族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到年底,大理各县陆续解放。1950年设大理专区,下辖十四县。1956年,撤销大理专区,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一市、十二县、二自治县。 1983年,下关市、大理县合并为大理市,自治州辖一市、九县、二自治县。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大理        
热门景区排行榜